2022-05-25 13:39:10
來源:生命時報
國家放開三胎,兒童的預防保健及生長發育方面的常識普及顯得更為緊迫。從事中醫兒科臨床工作60多年的87歲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兒科羅笑容教授認為,合理喂養、適當調護、關注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保健的主線。
羅笑容出生于嶺南中醫世家,四代傳承,其曾祖父羅萼初是當地有名的民間醫生,外祖父何竹林為骨傷科名中醫,父親羅廣蔭治療風濕痹痛在嶺南也極有名望。從小耳濡目染下,羅笑容投身醫療事業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1949年,15歲的羅笑容考入廣州私立衛生學校,就讀助產專業,自此踏上從醫路,1956年被保送至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就讀。1962年分配到廣東省中醫院,以師徒傳承模式被指派為當時兒科名醫杜明昭教授親傳的入室弟子,從此在兒科崗位上深耕60余載。 “小兒科作為‘啞科’,更需要溫柔的愛心、高度的耐心、充分的細心”, 87歲高齡的羅笑容說,“有生之年,我會一直為患兒保駕護航,直到動不了。”
羅笑容非常重視小兒臟腑整體觀。診查患兒時,首推望診,總結前賢經驗后提出“三方綜合望診法”,即是望“面上證”與“目內證”、望山根(鼻梁)與雙下眼胞,結合望舌、望三關(食指處命關、風關、氣關)虎口指紋,提高了對小兒體質辨識的準確度。治療咳嗽,她善于宣肺、肅降、清熱、溫肺、斂肺,收效甚佳;治療泄瀉,她獨創羅氏三花湯、蒼蠶止瀉湯、加味葛根芩連湯,臨床屢試屢驗。
羅笑容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因孩子饑飽不懂自調,寒熱不知自理,飲食不會自節,清潔不能自理,以及偏食、嗜食等不良習慣,家長又不能給予合理喂養及恰當調護,導致其內傷脾胃,外感六淫時邪,部分小兒先天稟賦不足,導致容易生病。現如今,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小兒因積致病的情況更為多見。借用元代名醫曾世榮所著《活幼心書》中的歌訣:“四時欲得小兒安,常須三分饑與寒。”羅笑容提醒家長們,必須關護小兒的后天之本——脾胃。
與此同時,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身高非常焦慮。羅笑容帶領下的生長發育團隊認為,矮小兒童的根本病因為先天不足,后天給養失調。若患兒先天稟賦不足,腎精不充可致五臟不堅、筋骨不強,以致矮小;脾胃虛弱,腐熟運化功能失常,則氣血不充,五臟失養,可致小兒生長發育緩慢。肝失疏泄,癥見好動、多動,煩躁易怒。也有陰虛火旺患兒,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則心神妄動,癥見五心煩熱、夜啼哭鬧。木郁化火、陰虛火旺型矮小兒童,相對容易出現青春期發育提前。還有腎精不足、心血不榮的矮小癥患兒,常注意力不集中,智力、語言發育相對落后。
結合嶺南地區的藥膳特色,羅笑容比較推崇湯療方。
消化問題用“焦三仙”。當小兒有口臭、舌苔厚、寐不安、大便不調等問題考慮食積時,用消積化滯“焦三仙”,即焦麥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3歲以下嬰幼兒減半)煲水至80毫升,或加粳米50~100克煮粥服用。實際應用時可靈活化裁,如舌苔偏厚加薏苡仁,大便硬加萊菔子,微有咳嗽加杏仁。此方一周可使用1~3次,不可過多,如已無積食,不可再用。當小兒消化有所改善,可酌情調補,例如百合白術瘦肉粥,取鮮百合15克、白術15克、瘦肉末50克,粳米與百合、白術加水同煮,煮開后再加瘦肉。
長高個常吃“三湯”。促進生長發育,可在孩子消化吸收較好時服用藥膳。羅笑容常用豬骨菠菜湯,取新鮮豬脊骨200克、菠菜150克煲湯,喝湯吃菜。此外,黃芪豬肝湯對于學齡期兒童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黃芪15克、五味子2克、新鮮豬肝25克、新鮮豬腿骨250克,豬肝洗凈切片,豬腿骨洗凈打碎,與黃芪、五味子一起放進鍋內,加清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煮約1小時,再放進豬肝片煮熟,調味即可,一周吃一次。羅笑容還推薦了其親傳弟子許尤佳的“桑寄生白術瘦肉水”,桑寄生10克、白術10克、豬瘦肉50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煲30分鐘。每1~2周1次,每次不超過1碗?!?/p>
關鍵詞: 促進生長發育 消化問題 消化問題用焦三仙 你知道什么是焦三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