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發現胃癌篩查的重要生物標志物

2022-02-28 11:17:55

來源:前瞻網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消化科主任房靜遠教授團隊在著名學術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IF=22.68)在線發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發現并揭示了胃癌患者糞便標本中富集的兩種細菌——咽峽鏈球菌(Sa)及星座鏈球菌(Sc)可能成為用于預警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無創生物標志物。未來僅需幾克糞便樣本,即可無創、精準、靈敏地預警與篩查胃癌。該方法有望成為早期發現胃癌的有效篩檢手段,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胃癌是全球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東亞地區的發病率、死亡率長期居全球首位;而在全球范圍內,胃癌所致的死亡人數中近半數均發生于中國。據統計,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90%,而IV期胃癌則低于10%,可見篩查、早診和早治對胃癌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然而,幽門螺桿菌檢測及胃蛋白酶原I/II、胃泌素、某些血清腫瘤標志物等項目的靈敏度與特異性均較低。此外,侵入性檢查帶來的不適和風險及價格較昂貴等特點也制約了胃鏡成為胃癌廣泛篩查手段的可能性,上述瓶頸問題給目前胃癌的臨床篩查與預警帶來了一定困難。

為了探索無創、精準、靈敏的胃癌早期篩查方式,房靜遠帶領研究團隊通過全國多中心的回顧性研究,在中國10家醫院的1043名患者中構建探索、訓練、驗證隊列,率先通過高通量測序發現Sa與Sc這兩種細菌在胃癌人群的胃粘膜組織及糞便中顯著富集,尤其是在胃癌的癌前病變與早期階段這種情況的特異性尤為明顯。

研究發現,糞便Sa的檢測對于胃癌診斷的靈敏度為72.8%;特別是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的診斷中,Sa、Sc的靈敏度分別可達75.6%、84.0%。而Sa聯合Sc的檢查,可進一步將靈敏度提升至91.1%,這一結果充分表明聯合檢測法對早期胃癌的篩查靈敏度更高。同時,與經典的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相比,Sa聯合Sc檢測在診斷進展期胃癌方面優于Sa聯合CEA法或Sc聯合CEA法,其靈敏度可達81.4%,充分體現了該方法的靈敏性和精確度。

該方法的無創、準確、靈敏、簡便將切實改善胃癌篩查的現狀,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和轉化潛力,在未來將會成為胃癌早期預警與篩查的重要和有效工具。

該研究論文題為"Fecal signatures of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and 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 for non-invasive screen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gastric cancer",已發表在《胃腸病學》期刊上。

關鍵詞: 上海交通大學團隊 發現胃癌篩查 重要生物標志物 生物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