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10:21:40
來源:第一財經
【2002年上市的奈飛是美股近十年表現最好的股票,回報率高達3767%。2011年開放流媒體服務后,目前它的全球訂閱用戶接近1.6億。】
12月,北美進入頒獎季,奈飛(Netflix)在各大奧斯卡前哨獎提名中勢如破竹。9日,金球獎公布提名名單,電影和電視劇集方面,奈飛均獲得17項提名,位列榜首。電影力作《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王牌劇集《王冠》、《難以置信》都入圍了重要獎項。
為挺進好萊塢,連年砸重金打造原創內容的奈飛,很有可能在明年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
回望2015年,奈飛出品的首部電影《無境之獸》遭到北美四大院線聯合抵制。2017年,奈飛出品、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玉子》遭到法國、韓國院線集體抵制。此后,戛納國際電影節連續兩年拒絕奈飛出品的影片參賽。
但轉變也在發生。去年,派拉蒙成為首個為奈飛提供原創內容的好萊塢制片廠。今年年初,奈飛出品的《羅馬》斬獲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奧斯卡三項大獎,隨后成為美國電影協會新成員,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連續兩年將奈飛出品影片作為開幕影片。
傳統電影世界與奈飛所代表的流媒體水火不容的形勢有所緩和,但矛盾依然存在。奈飛所主張的流媒體上映優先的商業模式,冒犯了院線和發行方的利益,想要顛覆傳統的電影放映規則,確立流媒體在主流電影行業中的地位,仍然困難重重。
投資150億,負債120億
11月,奈飛租下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巴黎劇院用于放映自制電影。這座歷史悠久的藝術影院是紐約最后一家單銀幕電影院,在今年早些時候因租約到期停業。奈飛則與影院所有者達成長期租賃協議,目前正在放映沖擊奧斯卡獎項的《婚姻故事》。擁有了自己的專屬電影院之后,奈飛可以進行影片首映以及長線放映,一方面保障自制影片的放映周期以滿足電影節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線下回收成本的渠道。
奈飛、HBO等提供內容點播服務的流媒體新貴,改變了全球觀眾的觀影習慣。納斯達克官網消息顯示,2002年上市的奈飛是美股近十年表現最好的股票,回報率高達3767%。2011年開放流媒體服務后,目前它的全球訂閱用戶接近1.6億。
2019年,奈飛在購入版權和自制內容上投資超過150億美元,隨著制作成本水漲船高,它的負債已經達到120億美元的驚人數字。盈利壓力加上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Apple TV、HBO Max先后入局,奈飛在流媒體領域的壟斷地位很有可能被撼動,發展前景陷入迷霧之中。
12月16日,奈飛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監管報告,首次披露海外市場營收和訂閱數據。報告顯示,目前視頻會員九成增長來自美國以外地區,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市場增長40%,北美地區僅為6.5%。亞太地區業務規模最小,會員業務增長最快,從2017年三季度到2019年三季度,會員人數成長3倍。
聯想到今年早些時候,奈飛發布的二季度財報中,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近29.4%,國內付費用戶與去年同期增長數量相比跌去一半。其中,美國本土付費用戶出現首次下滑,流失近13萬用戶。三季度業績喜憂參半,在下半年新劇上映的加持下,流媒體用戶保持增長,但新增付費用戶低于預期。奈飛在本土增長乏力,訂閱人數已經接近天花板,這意味著全美想要訂閱奈飛的用戶已經都訂閱了這一服務。
今年,流媒體賽道競爭加劇。HBO、Amazon、Hulu分食市場份額。Disney+和Apple TV兩位來勢洶洶的競爭者先后入局。11月12日,Disney+上線,坐擁豐富的內容庫,五大頻道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戰和國家地理等吸金節目,一天時間注冊用戶就突破1000萬,目前下載量達到2200萬次。除此以外,迪士尼宣布打造漫威單人劇集比如《洛基》、《猩紅女巫》,星球大戰衍生劇集等,今年3月完成收購20世紀福斯之后,《辛普森一家》也成為Disney+內容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反觀奈飛,正面臨版權內容的流失。2019年迪士尼終止與奈飛的合作播映協議,此前在奈飛受歡迎的漫威電影宇宙相關內容被悉數收回。與此同時,Disney+以低于奈飛的價格吸引用戶,目前迪士尼在美國的會員價格為每月6.99美元,而奈飛的基礎套餐是每月8.99美元。
曾經聯手推出過《超膽俠》等熱門作品的迪士尼和奈飛,最終分道揚鑣,而新競爭者加速入局。明年5月,華納旗下的流媒體HBO Max上線,點播內容將包括華納、新線電影等海量內容,最新影片《小丑》以及過去40年所有的蝙蝠俠和超人電影。
雪上加霜的是,奈飛曾以1億美元重金追加授權的《老友記》,以及備受歡迎的《辦公室》,預期也將被收回華納自家平臺,這兩部劇集都曾經是奈飛點播量最高的經典劇集之一。面對如此復雜的流媒體混戰,消費者需要重新考慮家里的平板電腦究竟需要安裝哪項服務,以獲得性價比更高的體驗。
瞄準奧斯卡
流媒體新貴強勢入侵傳統電影世界,傳統巨頭加速布局流媒體業務。電影業務方面,迪士尼今年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繼續穩固好萊塢乃至世界電影領域的霸主地位,以全年100億美元票房成績,占據北美全年電影票房40%。
全球范圍內,電影公司陷入對超級特效大片的追逐難以自拔,影視內容創作者夾在商業帝國的紛爭之中,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自己的領地和話語權。流媒體新貴反而成了電影藝術最后的捍衛者。
2017年,奈飛從派拉蒙手中以1億美元買下馬丁·斯科塞斯的史詩巨作《愛爾蘭人》,投資1.5億元美元并負責發行,這部重返好萊塢黃金時代以人物與故事為重心的史詩巨制,而今成為頒獎季上的頭號玩家。
《愛爾蘭人》導演馬丁曾表示,曾經有5年,沒有人愿意投資這部電影,奈飛給了電影創作者金錢和自由。獨立制片人沈暘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認為,沒有奈飛這樣的公司支持,制作成本如此高昂,又是作者表達的影片是不可能完成的。
《愛爾蘭人》11月1日在洛杉磯和紐約小范圍上映,11月27日上線奈飛一周后就有2600萬訂閱用戶觀看。但是,奈飛方面并沒有公布因《愛爾蘭人》帶來的新增訂閱用戶數據。有趣的是,馬丁在影片上線奈飛后表示,希望觀眾不要在手機上,而是盡可使用iPad觀看這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影片。
流媒體與傳統院線、大銀幕與小熒屏的沖突,將在未來5年內逐漸清晰。最后的贏家究竟是擁有先發優勢的奈飛,還是傳統壟斷地位的迪士尼,與觀眾手中的選票相關。有金融行業人士分析,迪士尼在影視、音樂、衍生品、主題公園交叉經營的能力,可以幫助它更加自如地承擔財務風險。
反觀中國網絡視頻日前因超前點播收費引發全網爭議,騰訊、愛奇藝修改超前點播規則以安撫觀眾。未來的解決方式很可能是提高會員價格,否則難以改變連年巨虧的狀況。燒錢的視頻網站如何轉虧為盈,這將是一場艱難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