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愛之名”傷害!

2023-09-01 11:17:23

來源:京報網

動物是人類親密的朋友

動物園的建設


(資料圖片)

為小動物們提供了更安全的生活場所

許多瀕危物種被飼養在動物園中

不僅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增加生存幾率

還能更好地促進珍貴野生動物的

繁育研究、種群建立

然而,一些不文明的游園行為

卻可能對動物造成傷害

為了提高市民文明游園意識

向公眾宣傳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8月28日

首都文明辦聯合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

西城區委宣傳部開展

“文明游園 親子共學”社會實踐活動

15組親子家庭

走進北京動物園

近距離觀察各種珍稀的野生動物

了解動物的習性、保護以及飼養常識

探索奇妙的動物世界

“2023北京榜樣”

七月第5周周榜人物

北京動物園管理處科普館

保護教育班班長鄧晶

帶領小朋友和同行家長們

首先來到草食組動物游覽區

參觀了黑麂、北山羊、白唇鹿等

古老而神秘的野生動物

從事動物園科普教育工作20年的鄧晶

是“北動家族”的資深專家

他介紹稱

動物園里動物的飼料

都有嚴格的飲食標準

隨意投喂小動物

輕者造成動物過飽

破壞它們的飲食習慣

重者甚至會危及動物的健康和生命

以草食性動物斑馬為例

斑馬主要以野草嫩葉為食

不同于偶蹄動物

斑馬只有一個胃

但同時具有消化功能強大的盲腸

斑馬的盲腸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纖毛蟲

對消化植物纖維起到重要作用

私自投喂的話

這些“外來”食物

無法被斑馬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分解

會對斑馬的身體造成傷害

引起腹瀉、嘔吐等情況

鄧晶的詳細講解讓小朋友們明白了

不投喂,就是對動物朋友最好的關愛

在犀鳥館

保護教育教師郭子婧為大家講解了

場館中展出的5種犀鳥

包括動物習性、日常喜好、行為特點等

在被問及不同種類的鳥喙為何形狀不一時

小朋友們議論紛紛勇敢表達自己對此的見解

保護教育教師郭子婧介紹

多樣的生存環境、習性、食性等原因

致使不同生態群類的鳥喙存在差異

但超乎想象的是

也許僅僅二十年的時間

就足以讓動物身體機能發生改變

來適應生存環境的劇烈變化

人類應當盡可能減少對動物世界的影響

或許你只是觸碰了一下鳥類的窩

就有可能令它們棄掉自己的卵和巢

不打擾,就是對動物朋友最好的保護

活動最后

親子家庭來到了

動物園中心區域的水禽湖

清風徐徐,波光粼粼

水禽湖面上

天鵝、鵜鶘、斑頭雁等水鳥

成群結隊地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走

作為北京動物園里

生態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

水禽湖內約有30多種

上千只水鳥居住于此

為動物園增添了一份自然的靈動之美

也更加深刻的意識到

文明參觀動物園的重要性

文明觀鳥,讓飛羽精靈們擁有自己的藍天

此次活動的開展

不僅讓青少年兒童在享受游覽之余

收獲了關于動物與自然的知識

還引導他們樹立良好的文明游園觀念

進一步提升文明游園意識

共同營造文明、衛生、和諧的游園環境

文明北京在此呼吁:

文明游園

拒絕投喂

拒絕拋物

不拍打玻璃驚擾動物

不開閃光燈拍照

帶走隨身垃圾

保護園內環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