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遺址是什么?新石器時代遺址它們都分布在哪里?
新石器時代遺址,1965年,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首次提出了兩個考古術語: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據此,中國史前文化按考古時間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
大約一萬年前,中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由于地域遼闊,自然地理環境不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征也大不相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新石器時代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河姆渡鎮和河姆渡村,是中國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河姆渡遺址總面積4萬平方米。河姆渡遺址出土了數十萬件陶器,有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遺存、動物遺存和木質建筑遺存等珍貴文物。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仰韶文化是指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它分布在今天從甘肅省到河南省的黃河整個中游地區。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首次發現,根據考古實踐,這種文化被稱為仰韶文化。
古代先民一般以西部的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為活動區。主要分布在該地區的兩類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一般被認為是漢族古代先民的文化遺存,雙槐樹遺址是黃河流域中晚期仰韶文化迄發現的規格最高、具有都市性質的中心聚落,是中華文明形成的初始階段。
仰韶文化是華夏族的先民創造的,考古學認為,“華夏”一詞中的“華”概念應該來自仰韶文化。2020年9月,研究人員對6處仰韶文化遺址的陶片樣品進行分析檢測,在陶片內部發現了素色織物痕跡和手印,為研究仰韶時代的紡織技術和制陶工藝提供了重要的物證。
半坡文化是中國原始社會的一種新石器文化,屬于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1952年在西安市的半坡村被發現。在陶器上發現了22個符號,這可能是漢字的原始形態。
相關閱讀
-
證監會修訂升級IPO50條 證監會修訂IPO50條咋回事
證監會近日修訂了& 39;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 39;,即業內俗稱的IPO50條,通過完善,IPO50條升級為IPO...
2023-02-06 -
世界熱議:兩市融資余額合計14581.04億元 增加4.07億元
?2月6日訊,截至2月3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7687 25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8 87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