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她為什么從影后到《第一爐香》的群嘲

2021-11-04 08:36:09來源:搜狐娛樂  

“如果我是比較知道網友的power(力量),我就會換角。”導演許鞍華在音頻節目《八分》中談到了《第一爐香》的選角問題。

在這場長達兩年的選角爭議中,主演馬思純承受了大部分“炮火”。讓演員去承擔所有的責任是不公平的,但馬思純在電影中的表演確實又沒那么好。

而就在五年前,她和周冬雨同時拿到影后,演技得到業內外的認可。那時她二十八歲,一切看上去都在向上發展。

領獎臺上,周冬雨舉著獎杯說自己光宗耀祖了,而馬思純則選擇對媽媽喊話:“我特別想結婚這件事你一直都知道。”

一語成讖,影后向左,愛情向右。之后圍繞馬思純的話題變成了演技退步、感情生活、身材、抑郁癥。

似乎五年前的起點已經是巔峰。

01 逐漸模式化的演技

馬思純最初是饒雪漫小說《甜酸》的封面女孩。從一本疼痛青春小說出道,仿佛是命運的選擇,在之后的作品中,馬思純一直沒擺脫“疼痛青春代言人”這個標簽。

《七月與安生》之后,她再也沒有深入人心的演技高光時刻,重量獎項提名也停留在了2016年。曾經獲得過認可的演技,成為了她的一大問題。

早期的演技還算細膩自然,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馬思純的表演越來越用力過猛,像是在極力證明自己一樣。

她的哭戲大概很有代表性。馬思純喜歡邊哭邊笑,以反差來表現痛苦。

《蕎麥瘋長》里的云蕎。

綜藝《幻樂之城》里的短片。

《將軍在上》里的葉昭。

《最美表演》里飾演抑郁癥,依舊是邊笑邊哭。

包括這次在《第一爐香》里,也用了“淚中帶笑”的演法。

這種模式化的表演,不分角色、不分情景。從綜藝節目的短片到影視劇,馬思純基本都是這個套路,很難讓人相信她真的進入了角色。

而對于角色理解的偏差,或許是馬思純表演逐漸套路化的原因。

馬思純好像沒辦法詮釋內心過于復雜的角色,她對角色的理解停留在最表面,以至于看起來一直在“疼痛青春”里打轉。

實際上,無論是《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還是《風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唐小諾,都是可以非常出彩的角色。但馬思純只詮釋出了表面的“疼痛”。

葛薇龍本用愛包裝自己的虛榮與欲望,但這種虛偽黑暗的心理狀態交給馬思純,變成了愛而不得的卑微愛情。

當她問姑媽喬琪不結婚是不是因為錢時,當她和喬琪爭吵時,觀眾感受不到她的自甘墮落,只看到她故作堅強的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她可能真的是愛喬琪的。

原生家庭扭曲的唐小諾,生活中充斥著金錢、暴力、腐敗、欲望,她在QQ空間里寫自己是“來自地獄深處一朵狂綻的花”,她殺死了自己的養父。

這樣的女孩,內心應該無比復雜,脆弱、破碎、冷漠、陰鷙。但在采訪中,馬思純說她覺得小諾只是表面叛逆,但其實是電影中“唯一一處充滿陽光的正能量”。

電影中最戳她心的片段,還是一段與愛情有關的戲——“她看到家棟在酒吧和別的女孩子喝酒聊天后會吃醋,可你眼前那個人本身也不屬于你,就真的好害怕會永遠的失去。”

最終馬思純呈現的小諾,依舊沒有擺脫疼痛青春的氣質。

02 選擇角色的誤區

如果說演技多多少少還有些天賦因素在里面,那么對于角色和劇本的選擇,基本是馬思純自己的問題了。

從成名作《左耳》開始,馬思純傾向于出演和自己有反差的角色。沒有演過的、想挑戰的,一直是馬思純的選角標準。

黎吧啦抽煙喝酒,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對男生表白,和馬思純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但她很想演這個角色,因為自己很慫,黎吧啦很酷。

影后光環加身之后,馬思純也沒有繼續待在舒適區,而是演了《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的水月,古代朋克少女,有難度也有反差。

她說,怕待在舒適區會驕傲,而有難度的角色讓她不那么自信,“我覺得在那個時間點來說是個好事。”

這大概和馬思純的性格有關系。她在很多采訪中都說過,自己青春期的很胖很自卑,被校園霸凌過,是典型的乖乖女。那些被壓抑的情感在角色身上得到了釋放。

但事實上,馬思純最好的表演依舊來自《七月與安生》中的七月,一個和現實中的她比較相似的角色,保守的優等生、乖孩子。

馬思純也很相信這個角色。在浴室吵架的戲中,她脫離了劇本,開始即興表演,扯掉上衣,說:“家明喜歡這樣的。”這場戲也成為了全片表演的高光時刻。

對于現階段的馬思純來說,不斷嘗試新角色也許并不能算走出舒適區,更多的可能是沒有找對戲路。

最好的對比來自周冬雨。在《七月與安生》的選角階段,導演曾國祥想讓周冬雨演七月,但她說“不是安生就不演了”。事實證明,安生確實比七月更適合周冬雨。

拿到影后之后,周冬雨也迅速找到了戲路——少女。從《喜歡你》到《少年的你》,她幾乎只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最終也遇到了陳念,三金影后加身。

馬思純一直是一位很努力很用心的演員,但某些時候,選擇可能比努力更重要,時也命也。

03 從壓抑到快樂

性格決定命運,大概是一句古老但又有那么些道理的諺語。

馬思純出身于家教非常嚴格的家庭——不能吃太多零食;吃飯前必須要大人先動筷;不管是不是節假日,晚上十點之前必須回家。

成長環境造就了她自卑的性格。馬思純比較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她說想做一個大家不討厭的人,但這對于娛樂圈的明星來說,是一件太難的事。

她曾經多次在微博上回應關于自己的爭議。在某條比較她和周冬雨演技的微博下面,馬思純留言:“我妹的戲好這誰都沒的說,但我想問問你,我的演技到底怎么尬?”

在《第一爐香》讀后感引發群嘲之后,馬思純也會在網友微博下評論:“與你無關,所以不必諷刺。”

長期處于輿論的中心、失敗的戀情,讓馬思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非常壓抑、痛苦。她也曾在采訪中談過自己的抑郁癥——3天胖了8斤,情緒瘋狂的時候,會感覺身體僵直、兩腿打晃。

容易受影響的性格、失落的情緒大概也對她的表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導演許鞍華在采訪中就談到,當初的選角爭議對馬思純產生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她就睡不著。有時候來開工的時候,當然比較恍惚了。她還是很盡力,盡力地把這個戲演好,這個我很佩服她。可是對她的演出是有影響的。”

現在的馬思純學會了沉默,或者說不再那么在意網絡上的風云變幻。

《第一爐香》宣傳期間,除了轉發物料,馬思純沒有再發過其他微博,也沒有接受過采訪。她的上一條日常微博,還得追溯到七月份。

三月生日的時候,馬思純說“我很幸福,比從前的每一天都快樂。”

最近她還參與了男友新歌的和聲,歌詞寫道:“這時候你看著我,像找回了從前的快樂”,似乎是在講述女孩和世界的和解。

盡管網友都不看好這段戀情,但感情的事畢竟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觀者大概也只能說一句尊重祝福。

只不過對于演員馬思純,她還需要拿出更有代表性的作品和角色。

希望她可以快樂健康,也可以放下包袱和心防,擺脫情緒的控制,找到合適自己的戲路,不要讓“影后”停留在七月。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