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從皇家私藏到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

2020-12-14 14:40:17來源:文匯客戶端  

12月1日,“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這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同時也標志著馬首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屬于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

在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馬首歸園,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范例。劃撥入藏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

正覺寺位于圓明園三園之一的綺春園的正南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因北墻外的一條小河擋住了瘋狂的火舌,幸免于難,部分建筑和古樹留存至今。

此次,幾經討論,各方決定將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筑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隨著馬首銅像入藏圓明園,目前已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其余的蛇首、雞首、狗首、羊首、龍首銅像下落仍不明。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圓明園龍首銅像現身海外拍賣會,但其真偽仍存疑。

160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積貧積弱時期,國土被踐踏、文物遭掠劫,被焚毀的圓明園就是對這段沉痛歷史的無聲訴說。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2007年8月,消失多年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浮出水面。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各界嘩然。國家文物局第一時間表達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立場和促成文物回歸的良好意愿。當年9月,已故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得知拍賣消息后,經過和拍賣行協商,在拍賣會舉行前以6910萬港元的天價買下馬首銅像,隨后,馬首銅像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2019年11月,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這成為第一尊回到圓明園原址的十二生肖獸首。對于此次馬首捐贈,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曾表示,在70年搶救流失文物的實踐之中,港澳愛國同胞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秉承著拳拳愛國之心,搜求海外遺珍,捐獻祖國,化私為公,廣益民眾,何鴻燊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60年的漂泊和深情呼喚后,馬首銅像終于昂然歸來。

《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即日起對公眾開放。展覽以馬首回歸為主線、分為圓明重光、萬園之園、馬首回歸三個單元,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約100組件,它作為正覺寺基本陳列持續展出。主辦方表示,講述萬園之園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馬首銅像的回歸歷程,將充分發揮文物匯聚人民情感、提振文化自信、弘揚愛國精神的作用。

此前,工藝分析證實整個馬首銅像都使用精密鑄造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可謂失蠟鑄造的精品,工藝十分精湛。鬃毛和臉上的細小汗毛纖毫畢現,同時頂部鬃毛分層制模,通過蠟梗與馬首連接,一體澆鑄而成??傮w工藝水平相當高超,體現出該器物級別很高,非皇家需求而不能達到。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初步的推斷,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制作工藝值得深入研究發掘,為我國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寶貴的實物資料。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馬首歸園,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圓明園流失文物,是中國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重要構成。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50周年,在國際公約框架下,我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機制日益成熟,成果豐碩。但對于國際公約生效前,歷史上因戰爭劫掠、文化掠奪、非法貿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比如圓明園流失文物,如何開展追索返還,國際社會依然缺乏法律基礎和普遍共識,回歸之路尤顯艱辛漫長。中國政府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我們愿和國際社會一道,將促進歷史流失文物返還作為重點方向,推動文物流失國與文物流入國相向而行,共同探討妥善解決歷史問題的有效途徑,為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文物追索返還新秩序,貢獻中國實踐、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劉玉珠表示,如何做好文物利用下半篇文章,發揮其獨特作用,豐富公眾文化生活,才剛剛破題。圓明園是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他期待圓明園講好馬首回歸的“中國故事”。

據透露,70余年來,在中國多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下,已有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關鍵詞: 馬首銅像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