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金鷹節”圓桌對話:后疫情時代中國綜藝發展怎么樣?

2020-10-29 08:25:18來源:搜狐娛樂  

10月17日,“金鷹節”圓桌對話在湖南長沙舉行,會上,幾位嘉賓就“后疫情時代中國綜藝發展”進行了熱烈討論。其中,曾策劃過央視《傳承者》《中國詩詞大會》《等著我》《開門大吉》等綜藝節目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分享了自己對當下綜藝的一些看法,他認為近十年以來,中國視頻綜藝發展飛快,超過了國外三、四十年的發現,但問題也頗多,比如搶資源、節目同質化、真人秀太假、觀眾對明星審美疲勞等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綜藝會如何發展呢?冷淞預判會出現五個趨勢:搶資源、強人格、分圈層、重地域,分圈層。

會上,冷淞說,在視頻綜藝快速發展的這十年,我們從最初的抄襲到慢慢引進,再到自主研發、版權出書,超了國外三十年、四十年的節目,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資源野蠻開發的“割韭菜”邏輯,所有綜藝的成功一定是有獨有資源,可是有一個人報的時候,所有人都想搶資源,就變成了很多人在韭菜地里面搶韭菜。

資源搶韭菜會造成什么問題呢?首先是題材稀釋嚴重,一個資源多個臺做,變成了大家都在搶音樂人、喜劇人、男團、女團等等;也造成了觀眾疲勞周期加劇,同類明星嘉賓高價追漲。我呼吁,調研開發要先行,放棄跟風與雷同。所有第二個追著第一個資源做的,幾乎沒有第一個資源做得好。

第二、流量人“干其他事”的“跨界邏輯”。跨界本質依然是窺視隱私,雖然很多確實爆棚了,但同時也造成了大家對明星的過度消費,造成了審美疲勞。

第三、真人秀編劇的“挖坑邏輯”。現在很多人是背稿思維,拿出一期的本子特別厚,如果每句話都是提前準備好的,你和拍電視劇有什么區別?所有的應該是半準備才會有真實感和紀實性。成功的真人秀一定是人物關系>限定條件>任務目標,忌諱過于翔實的腳本。真人假秀,幾乎是不會成功的。

第四、基于時空轉化/心里外化的“裝置邏輯”。“滅燈、掉坑、轉椅、開門、電梯、傳送帶”,本質擺在這兒,其他的模式全是它的變種,如果只學到這個也只學到了皮毛。

第五、基于消費場景匹配的“定制邏輯”,未來不應該依靠冠名和特約,現在還在賣冠名,還在賣特約?很多是不匹配的。有些什么油,什么奶,這些冠名的邏輯早晚會被顛覆到。國外認為內容即廣告,節目即營銷,我們要改變先有節目,后有冠名的行為等等。

冷淞預判來來綜藝視頻發展方向的五個趨勢:一是搶資源,垂直精分引爆大眾圍觀;

二是強人格,越來越圍繞IP個體策劃節目,這符合互聯網的趨勢,一定是未來持續深化的趨勢;

三是分圈層,精準打透共志趣與習慣;

四是重地域,地方臺收縮展現深挖本土;

五是新常常,擺脫對演播室的依賴,場景化節目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中國綜藝發展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