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06:01: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片)
周圍的朋友多次勸說我,不要叫外賣,也不要老吃辣醬拌面條或者方便面了,自己做點正經的飯菜并不難,但我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不會浪費時間在做飯上,美其名曰“君子遠庖廚”,還有一個很實際的理由——家里不煎炒烹炸,沒有油煙,吃的寡淡,小強都不光顧,多清凈。
上學的時候,英語老師就說過,凡是對錯題里碰上“absolutely”(絕對)這個選項,基本就選錯,也就是說,凡事沒有絕對的。我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去做飯”,這已經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打臉,好吧,我承認,我現在挺癡迷于做飯的。
這要從朋友送來的一個漂亮的煎鍋說起。我家的廚房沒有油、沒有鹽、沒有米面,只有一個煮面的鍋,朋友看不過去了,給我了一個很高級的煎鍋,銀色的顏值、蜂窩狀的內里,顏值挺高,我認真地清洗干凈,還按照說明書開了鍋,然后就把它擺放在了灶臺上,這一放就是好幾個月。
夏天太熱,我沒什么胃口,不知道為啥,只想吃西紅柿雞蛋面,或者西紅柿雞蛋疙瘩湯,于是外賣叫了好幾次,卻一次比一次難吃,面條軟塌塌的,湯也油膩。于是,有一天,我就想既然有這個煎鍋,我上網查查,有沒有可能自己做一頓西紅柿雞蛋面呢?一查,還真的不麻煩,于是買了油,買了西紅柿和雞蛋,按照視頻教的一步步來。當然最后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敢用掛面,而是用的方便面,也撒了些方便面的調料,沒想到還真的不難吃。
作為一個做飯小白,能親手做出一大鍋面,感覺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在相親相愛的家族群炫耀半天,對著“贊”的表情包笑得合不攏嘴,估計眾人心里已經是嘲笑我半天了——年紀不老小了,做個面條,至于嗎?
但我已經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了,我跟這個煎鍋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我覺得我可以用煎鍋主導一切。煎雞蛋、煎香腸、煎超市半成品的韭菜盒子,之后欲罷不能,開始挑戰煎牛排。第一次煎的時候,還真是有點緊張,視頻教學反復看了好幾遍。由于煎牛排的方法太多,所以最后確定的是最簡單方式——用油和胡椒海鹽抹在牛排上,腌了十分鐘,準備下鍋,煎的時候,掐著秒表,生怕耽擱幾秒鐘就變了味道,緊張兮兮地煎完了兩面,醒了兩分鐘,入口一嘗,感覺還真挺好吃的。之后再煎了幾次牛排,已經變得從容多了,聽著油脂和高溫鍋底相碰發出的那種“呲”的聲音,覺得如同音樂般美妙。再給家族群炫耀,不管好吃不好吃,就憑拍照給他們看肉上褐色的“美德拉反應”,已經能唬住點人了。既然牛排成功了,與煎牛排技術動作基本相同的鱈魚,也就不在話下了。
此后,又開始做意面,其實就是半成品,放在鍋里一炒而已,但是,熱騰騰地翻炒過程,就好像我是米其林廚師一樣。前幾天跟朋友吃飯,特意選擇了西餐廳,比較了一下意面,后來發現,味道上并不相差多少,于是炫耀地跟家里人說:“我的意面做的跟這正經西餐廳做的幾乎一樣。”家里人無情地揭露了事實:“那是因為你買的意面,人家的醬汁配的好,跟你關系不大。”
確實,我的廚藝還停留在“非原創階段”,對于真正對廚藝有要求的中餐菜品,我連碰都不敢碰。前兩天朋友熱心地教我做菜:“你就先放點老抽、再放點生抽……”聽到這兒,我就已經暈了,啥,還老抽、生抽,那都是啥玩意?這不,我現在連朋友教我的是啥菜都忘得一干二凈了。稍微復雜點的菜品,就跟高中的物理題一樣,完全聽不進去。
曾經的我,買一大把烤串,三分鐘吃完,然后篤定自己不做飯是對的,“忙活倆小時,吃飯幾分鐘”,何必浪費時間。現在的我換了腔調,以過來人的身份對不會做飯的人循循善誘:“還是得自己做,干凈,味道也好,不能湊合,而且根本不費事。”不過,我沒跟他們說的是,自從自己開始各種煎炸之后,這體重就往上走了走,廚房的油煙子味道也很明顯,而且,每天好像都有刷不完的鍋和碗。
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做飯的感覺很好,把自己的胃托付給自己才最靠譜。我每天很有形式感地系上圍裙,拿起鏟子,想到的都是“我絕對不會做飯”的誓言,這么絕對地定義自己,真的有點可笑。而如今,我打破了對于自己的定義,感覺挺幸福,胃口也很滿足。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