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07:41:56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布了13個重大典型壟斷案件。其中5起發生在藥品領域,8起發生在燃氣、供暖、垃圾處理等公用事業領域,每個領域都對接著老百姓的生活剛需,關乎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個別企業甚至被市場監管部門開出了億元級“天價罰單”。
在經濟活動鏈條中,消費者處于終端環節,是壟斷后果的最終承擔者,消費者利益受損若得不到救濟,則無法分享競爭、創新乃至發展帶來的紅利。尤其是在醫藥、交通、水熱氣電等領域,由于產品特性和市場結構特點,壟斷行為本就易發、多發。加之這些領域壟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又波及甚廣,甚至可能成為一些群體的“不可承受之重”。在民生領域深入開展反壟斷專項執法,傳遞出的為民取向清晰明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細看此番公布的“黑榜”,上面不光有企業,還有兩家行政單位。眾所周知,相較于市場經營主體壟斷,行政性壟斷依靠行政權力背書,往往具有更強的排他性和強制力,其對市場公平競爭的破壞也更嚴重。因此在反壟斷過程中,行政性壟斷一定不能“例外”。就拿某地通過行政權力排除了其他競爭者公平參與當地共享單車服務的權利來說,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對其作出處理并通報,不僅是個案層面的一種糾偏,也起到了“以案釋法”的作用,有利于讓更多行政部門意識到行政性壟斷的邊界,意識到破除行政性壟斷并非空話和虛招。
民生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問題。從經濟學角度看,“民”是消費者,民生消費是個大市場。從這個角度看,反壟斷聚焦民生,也不失為打通市場“經絡”的一大著力點。要看到,民生領域的壟斷現象常常呈現出區域性、行業性和地區性特征,這種封閉小市場和自我小循環的做法限制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協同發展。如今,通過市場監管手段,破除各種劃片圈地的割裂做法,有助于促進各地區、各行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對推動形成實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大有助益。
從民生小事出發,也能釋放市場創新活力。從實踐中不難發現,往往就是一些很小的有損公平競爭的梗阻,讓一家企業失去入場創新、產業升級的機會。此次通報的典型案例中,從燃氣、供暖等領域的市場壟斷,到涉及共享單車、垃圾處理領域的行政性壟斷,都在無形中扭曲了競爭機制、損害到創新動力。為民服務沒有終點,反壟斷執法不會暫停。瞄準靶點、久久為功,定能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和各類經營主體的獲得感、安全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