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1 07:53:26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青藏高原如何隆起成為世界屋脊?它曾怎樣影響高原和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面對如此重大的地質、環境事件,生物又是如何演化的?這些科學問題吸引了一代代的古生物研究者。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三疊紀時期的海洋霸主——喜馬拉雅魚龍化石在“世界屋脊”再現真容,為了解珠峰地區地殼板塊運動和生命演化歷史增添了重要樣本。
中生代恐龍制霸陸地,魚龍則稱雄海洋。魚龍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類已經滅絕的水生爬行動物,它們的出現比恐龍還要早數百萬年,并在距今2億多年前的海洋中演化出長達十多米的巨型身軀,是生命演化史上最早出現的巨大體型脊椎動物,也是名副其實的中生代海洋霸主。但它們留存于世的化石記錄并不多,喜馬拉雅魚龍這一世界屋脊上的古海巨龍尤為神秘。
上世紀60至70年代,喜馬拉雅魚龍被首次發現,遺憾的是,受采集和運輸條件的限制,最終能供科學研究的材料比較有限。僅根據已有材料,也能推測出喜馬拉雅魚龍的巨大體型:牙齒的牙冠高度達6厘米、寬4厘米,兩側具刃,顯示喜馬拉雅魚龍是一類兇猛的海洋掠食者,推測其體型有15米長。
2023年初,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長鄧濤、研究員倪喜軍等一行20余人,在定日縣崗嘎南部發現了確定無疑的脊椎動物化石骨骼,從骨骼結構上判斷,正是大型魚龍化石。4月,科考隊又發現了多處魚龍化石,除較大型的成年魚龍化石骨骼外,還發現了小而纖細的肋骨,可能是喜馬拉雅魚龍幼體的化石骨骼或小個體的魚龍新類群。
科考隊表示,對這些材料的后續研究,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發現和成果。與魚龍化石相伴生的大量菊石、雙殼等化石,也為了解三疊紀古海洋生態系統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此外,在剖面上系統采集的巖石樣品將用于開展沉積學和地球化學分析,以了解更多的特提斯喜馬拉雅古海洋環境信息。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