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履行失信主體修復信用 全球視點

2023-05-15 15:51:56

來源:法治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前的欠款早已履行完畢,但結案證明實在找不到,現在我急需這筆貸款?!苯?,生意需要資金周轉的陸某貸款受阻,心急如焚。

陸某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多年前,他曾向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某小額貸款公司借款93萬元,后因未及時歸還,被訴至南潯區人民法院,執行階段無力歸還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此后,因被“失信懲戒”而處處受限,陸某主動聯系法院,分期履行還清了欠款,南潯法院將其從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中刪除,并解除相關懲戒措施,向其出具履行完畢的結案證明。

今年2月,陸某因企業發展需要,向轄區一家銀行申請貸款。在貸款審核階段,銀行發現陸某曾在南潯法院涉及一起執行案件,需要提交履行完畢的結案證明,方能貸款。但因該案已過去多年,陸某的結案證明早已丟失。

今年以來,因經營需要銀行貸款,而結案證明丟失、達成和解協議后自主履行未向法院反饋等需要到法院開具履行完畢結案證明的情況越來越多。

為規范信用信息修復工作,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主動延伸建立信用信息修復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2月底,南潯法院與南潯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磋商,聯合出臺《關于案件審理執行中當事人信用信息修復實施細則(試行)》。3月,雙方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南潯法院確定聯絡人對接該事項,將信用信息修復延伸至轄區各金融機構,幫助信用主體恢復信用,減少信用主體與金融機構因失信問題造成不必要的阻礙。

近日,基于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銀行向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反映陸某的上述情況后,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及時向南潯法院進行反饋、核實。南潯法院平臺聯絡人第一時間聯系到陸某,了解情況并進行審查后,將陸某執行案件履行完畢的結案證明在線發送給銀行,免去了他來回奔波的辛勞,保障其在最短時間內順利通過貸款審核。

南潯法院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的理念,深入推進“誠信受益,失信懲戒”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倡導當事人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對努力解決問題的失信主體采取信用信息修復機制,給失信者留有彌補的空間,幫助其良性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