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05:32:55
來源:澎湃新聞
(資料圖片)
“在這里,我實現了成為一名‘母親’的夢想,從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徐匯院區到奉賢院區,我用了整整4年多的時間。”2023年5月14日恰逢第110個母親節,在節日到來前一天,邱女士趕到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向幫助過她的醫護人員說一聲“謝謝”。
2018年,邱女士和丈夫來到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準備行孕前檢查,卻意外被診斷出罹患早期宮頸癌。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邱女士夫婦一時間手足無措。在醫生的建議下,她先后進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冷刀錐切及輔助生殖助孕,并成功妊娠。
2023年年初,孕29周時的邱女士出現了臨產征兆,在醫院圍產科、新生兒科、婦瘤科、麻醉科等多科室的協同配合下,早產誕出一名體重1200g的寶寶。
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新生兒科專家劉志偉表示,當前,早產和早產兒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近年來,大多數國家早產兒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我國早產發生率由1998年的5.87%已上升至10%左右,是圍產科中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早產的預防和診療超出了單一學科的范疇,亟需依托多學科、全鏈式的防治體系,開展針對性的、貫穿全周期的臨床干預和診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例早產兒,早產兒的比例為5%-18%。由于早產兒全身各系統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子宮外環境的適應和調節能力較差,其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是圍生期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劉志偉介紹,誘發早產的原因很復雜,如流產史、遺傳因素、多胎妊娠、子宮或宮頸條件不佳、不良生活方式等母體因素,及胎兒生長受限、先天發育異常等胎兒因素,都可導致早產的發生。
為此,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在此次母親節來臨之際成立了早產中心,早產中心的成立,將有助于進一步整合醫院在婦幼保健領域的豐富經驗和優勢資源,圍繞早產預防、救治和健康促進,持續提升、完善醫院早產兒圍產期一體化診治體系架構。
劉志偉指出,將“早產母親-胎兒-新生兒”作為整體進行臨床干預和診治,是當前圍產醫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該院目前也建立了從孕前指導、孕期干預、產后康復,到早產兒的出生救護和早期生長發育這一套覆蓋孕產婦全周期的完整學科鏈和學科群,強化并規范了涵蓋產前-產時-產后多時點的早產母胎診治方案,這將有助于提升早產兒的救治率和生存率。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