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八大主要任務”全力守護學生心理健康_世界熱聞

2023-05-14 05:34: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經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在工作目標上,明確到2025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到60%。

實施《行動計劃》是對現實問題的積極回應。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斷變化,尤其是近三年來受新冠疫情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組織一項對全國24758名中小學生的調查發現,焦慮、抑郁檢出率分別達31.3%、17.9%。事實表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倘若不能得到及時化解,“小毛病”可能會釀成“大隱患”。

《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心理健康監測,完善心理預警干預、建強心理人才隊伍等“八大主要任務”,一套“組合拳”,雖各有側重,但彼此相關、同向發力,系統、協調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緊盯“八大主要任務”,真抓實干推動落實,關鍵在于筑牢防微杜漸基礎,確保將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現在早期,遏制于萌芽階段。

《行動計劃》提出,重點關注面臨學業就業壓力、經濟困難、情感危機、家庭變故、校園欺凌等風險因素以及校外實習、社會實踐等學習生活環境變化的學生。這正是對以往有效經驗的總結,也體現了對“木桶效應”的精準把握。聚焦重點人群,從“短板”補起,著力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早識別、快處置,有助于行動計劃順利推進,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于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行動計劃》提出,每學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學生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高校每年應在新生入校后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測評。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測評,對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做到心中有數、精準施策,方能做到防微杜漸,變“治已病”為“治未病”,推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走深走實。

《行動計劃》還提出,中小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建設,鼓勵高中、高校班級探索設置心理委員,高校要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個人”四級預警網絡,輔導員、班主任定期走訪學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學生心理狀況。著力完善“硬件”,加強“軟件”,加大日常動態觀察與研判力度,強化心理預警干預,有助于變被動為主動,推動一些學生的心理健康變“異常”為“正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總體水平穩步提升。

扎實推進《行動計劃》,離不開嚴格督查,需要以獎優罰劣激發內生動力。《行動計劃》提出,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并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三個納入”要求,彰顯了高質量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決心和意志,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其實施效果值得期待。

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期待各地各相關部門、各學校堅持防微杜漸、防患未然,壓緊壓實責任,不折不扣地抓好《行動計劃》落實落地,助力廣大學生筑牢“心理堤壩”,呵護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