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準為拼經濟提供“活水”滋養

2023-03-20 05:50:23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3月17日晚間,央行公告稱,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本次降準或釋放流動性資金5300億元左右,算上本月央行續作MLF,累計釋放的流動性將超萬億元。

降準算是貨幣政策寬松的手段,雖然不像降息那么直接“刺激”市場,但溫和的手段釋放出來的信號卻是顯然的。眾所周知,貨幣寬松,釋放出來流動性是為了“滋潤”市場,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說白了就是穩經濟。今年1-2月份經濟運行已經呈現穩的趨勢,但還需要繼續發力,讓經濟運行由穩向好。所以,適量加點“猛藥”讓流動性來得更多更快一些,也是應有之義。

資金才是硬道理,流動性充裕才能讓市場安心放心,現在就是釋放流動性的關鍵時刻。

就外部市場而言,美聯儲加息步伐本就放緩,受硅谷銀行暴雷影響,美聯儲可能會暫時停止加息,這給央行降準提供了契機。就內部市場而言,通脹溫和,特別是核心通脹率同比增長只有0.6%,凸顯消費動能依然不足,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此外,房地產市場雖然度過了危險時刻,但依然不溫不火,和“小陽春”的市場預期還有差距。一系列穩樓市政策對一二線城市的刺激效果較好,但尚未形成對三四線城市樓市的良性傳導。從整體樓市數據看,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投資較之去年12月雖然降幅收窄,但同比依然為負。房地產市場對流動性最敏感,也需要央行釋放充裕流動性。此外,出口動力后勁不足,股市疲弱乏力,也需要流動性支持。

更重要的是,1-2月份信貸融資需要擴大,加上專項債前置,市場亟須更多流動性支持。央行行長易剛本月初就強調“用降準的辦法‘吐出’長期流動性來支持實體經濟,仍是一種有效方式,使得流動性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所以,本次降準符合市場期待。

2018年以來,央行降準已經14次。此中既顯央行運用降準工具的嫻熟,亦折射這一工具的有效性。體現央行貨幣政策的主調——適度克制、精準發力。本次降準除了繼續為實體經濟提供流動性,也照顧到了市場的方方面面:給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穩固實體經濟的基礎,自是貨幣政策始終不變的長期目標,但是對于當下的樓市、股市、債市也都需要流動性。股市、債市堪稱資金晴雨表,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對股債兩市的提振效應最為直接明顯。

市場是動態調整的,它不會天真認為一次降準就能解決一攬子問題,但是它能夠捕捉到央行政策的方向。具體言之,具有實質性和象征性兩層意涵。就前者而言,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和精準投放目標相比,多了更多豐富內涵,既精準滿足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也將滿足樓市、股市和債市的資金需求。就后者而言,給整個市場提供了信心,為了實現拼經濟的目標,央行貨幣政策還有更多的政策工具作為后手。

央行“后手”要看市場“后勢”。若穩經濟基礎牢固,樓市、債市和股市風險可控,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力復蘇可持續,央行貨幣政策會相對穩健。從目前態勢看,還需更多“活水”滋養市場,補上全市場缺金少銀的短板,提振市場信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要夯實穩經濟的基礎,讓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恢復市場元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激活消費動能,讓內需循環動力強勁可持續。

降準時機恰恰好,可為拼經濟提供足夠的“活水”滋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