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05:49:03
來源:新京報
【資料圖】
電動自行車頭盔質量不過關,導致消費者受傷的事故頻發。央視3·15晚會上315產品安全實驗室聯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各項性能進行風險檢測。315產品安全實驗室發現,一些頭盔廠家為了壓縮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質材料進行生產,完全起不到保護作用。
315產品安全實驗室首先對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測試,這是電動自行車頭盔最核心的安全指標。測試人員將頭盔佩戴在頭模上,拉升至1.6米的高度進行釋放,模擬騎乘人員摔倒時,佩戴安全頭盔的頭部與地面碰撞接觸的場景。一款紅色頭盔應聲開裂,產生了一條20多厘米長的裂痕。在第一項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測試中,有6款頭盔殼體內部只有塑料隔層,沒有泡沫緩沖層,達不到新國標的要求,也就是起不到關鍵保護作用。
實驗室又對一款粉色頭盔進行測試,外殼和緩沖層同時摔裂,數據顯示碰撞的重力加速度峰值達到了613g。重力加速度峰值越大,表明碰撞瞬間頭部承受的沖擊力越大,大大高于新國標要求的400g。
315產品安全實驗室表示,殼體和緩沖層是電動自行車頭盔主要的組成部分,占到總成本的70%以上。一些頭盔廠家為了壓縮成本,使用劣質材料進行生產,有些廠家使用回收料進行生產。
第二輪是耐穿透性能測試。測試人員將鋼筋頭拉升至1米的高度進行釋放,模擬頭盔遇到尖銳物體時,對佩戴者頭部的保護能力。有8款頭盔達不到新國標要求,有的幾乎被劈成兩半。
第三輪是測試電動自行車的佩戴裝置,模擬在發生事故時,頭盔能否固定在佩戴者的頭上進行持續保護。束帶是頭盔最基本的佩戴裝置,在佩戴裝置強度性能測試中可以看到,持續拉伸下,一款白色頭盔的束帶能夠將頭盔平穩固定在頭模上進行保護,而一款黑色頭盔在拉伸過程中殼體發生明顯變形,最后束帶被拉斷,頭盔脫落。為了讓頭盔佩戴時與頭部更加貼合,有的頭盔還在后方采用頭鎖設計,有的是旋鈕式,有的是粘扣式。在固定裝置穩定性測試中,一款采用旋鈕式設計的白色頭盔始終佩戴在頭模上,而一款使用粘扣設計的紅色頭盔瞬間從頭模上脫落,佩戴者頭部暴露在風險中。
在佩戴裝置強度性能試驗中,有9款不符合新國標要求,在頭盔固定裝置穩定性試驗中有7款不符合新國標要求,共有16款不符合新國標要求。
第四輪是護目鏡耐磨性測試。測試人員將護目鏡鏡片樣本固定在陌生試驗設備上,用天然石英砂模擬日常磨損場景,可以看到磨損后的鏡片透光性明顯降低,成像效果大打折扣,有16款不符合新國標要求。
很多人近距離出行的時候都會首選電動自行車這種新型的代步工具,目前電動自行車在全國保有量已經達到了3.5億輛,電動自行車快捷、環保、經濟實惠,但它的騎行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自行車,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公安部交管局統計,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當中,大約有80%都是因為顱腦損傷致死。頭盔在人們的安全行駛中非常重要,在危急時刻它很有可能會救人一命。為此在2022年12月1日,國家發布了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將在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
但經過測試,劣質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安全問題觸目驚心。央視提醒消費者選擇頭盔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