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9 15:39:1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近幾年,我國也在大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江蘇南通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17年被納入我國第一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的試點地區后,南通開始探索“鏈式養老”。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鏈式養老指的就是將養老機構里的專業服務延伸到社區,送到老人家里。我們來看一下這種服務模式。
家住江蘇南通市的黃義芬老人82歲,長期臥床,平時由老伴一個人照顧,每周社區養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都會上門服務,包括幫助老人洗頭、洗澡、理發等。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 曾云章:私人家里,以前沒有這樣經常來洗澡的,照顧得很周到,減輕了我的負擔。
(資料圖)
在南通,這樣每周一次的上門服務只需要支付五塊錢,其余由長期照護險支付。
2016年起,南通開始試點實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通過建立政府補助、醫保統籌基金和個人繳費相結合的多渠道籌資機制,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給予最高每人每月2400元的照護補貼,這大大減輕了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經濟負擔。
杜燕是一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負責人,每天她和團隊都會上門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服務。
在南通,像這樣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全部納入醫保定點和基本照護保險管理范圍,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在統一平臺上下單、支付。
86歲的王信芬老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平時生活起居全靠老伴照顧,每周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護理人員都會上門幫老人更換胃管和尿管。
江蘇省南通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 俞灝:過去我們養老機構的專業的服務只局限在養老機構的圍墻之內,我們打破養老機構的圍墻界限,把養老機構里專業的人員、專業的技術延伸到社區 。
在南通,全市237萬60歲以上人口中,失能人員大約占到0.65%,專業養老機構的服務走進老人家庭之后,解決了居家老人的照護需求。
77歲的徐彩霞老人因腦卒中導致行走不便,過去像她這樣的情況需要定期到專業機構進行康復,如今,每周康復師都會上門為老人進行康復訓練。經過一年多的康復,老人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居家養老康復師 陳文奇:我們可以通過我們康復的一些手段,給她進行一些輔助、某一個功能的恢復,能使她日常生活活動得到很大的提高。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 程佩芬(92歲):我家里雖然不大,但是住慣了以后,我覺得很舒服,我有這個條件,我就不需要到(養老)機構去。
江蘇省南通市大生護理院院長 王文彬:我這個機構兩百多張床位,但是我的服務對象可以達到一萬個老人,遠遠超過我的機構床位能夠承擔的范圍;第二個,因為這些老人在家里,我們提供服務,這些老人就沒有必要再到機構里面去,這樣也減輕了老人家庭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