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引熱議 負增長不意味著人口紅利消失_信息

2023-01-19 07:45:20

來源:北京日報

國家統(tǒng)計局近日發(fā)布2022年國民經濟及人口數據,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這是我國近61年來首次人口負增長。最近幾年,人們對于中國人口紅利能否持續(xù)的擔憂一直存在。面對人口負增長超出預期地提前到來,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總量將對負增長起到緩沖作用,負增長并不意味著人口紅利消失。隨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人才紅利將逐步顯現。

生育意愿低迷值得關注


【資料圖】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為141175萬人,比2021年減少8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比2021年減少10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比2021年增加2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比2021年下降0.75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7.37‰,上升0.1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下降0.94個千分點。

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和就業(yè)統(tǒng)計司司長王萍萍分析,人口總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減少。而導致出生人口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育齡婦女持續(xù)減少,2022年我國15歲至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21年減少400多萬人,其中21歲至35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近500萬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受生育觀念變化、婚育推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育水平繼續(xù)下降。

早在去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衛(wèi)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制定的預測方案就預計,我國將在2022年出現人口負增長,并且這一趨勢將很難逆轉。陳衛(wèi)給記者列舉了一些數據:“2010年至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一直在1800萬左右波動,而短短幾年,2021年已降至1062萬,2020年更是跌破1000萬,這說明中國的生育水平已步入極低行列?!标愋l(wèi)分析,這背后的原因既有育齡女性規(guī)模下降、婚育年齡推遲和新冠疫情的影響,更有深層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因素,包括人口流動加大、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生育成本大幅上升等帶來的生育意愿下降。

“低迷的生育意愿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陳衛(wèi)表示,2018年全國人口與家庭動態(tài)監(jiān)測調查顯示,“80后”和“90后”女性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82個和1.66個,這不僅低于西方國家,也低于日韓等生育率極低的國家。

受教育程度提升漸顯人才紅利

人口負增長比預期提前到來,是否意味著我國一直以來的人口紅利將消失?對此,多位專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王萍萍認為,雖然2022年人口總量略有下降,但我國仍有14億多人口,人口規(guī)模優(yōu)勢和超大規(guī)模市場優(yōu)勢將長期存在;勞動年齡人口接近9億,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

與此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續(xù)提升,人才紅利逐漸顯現。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3年,比2021年提高0.11年,比2020年提高0.18年。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口學系主任楊凡也表示,人口紅利分為數量紅利和質量紅利。從數量紅利看,我國目前的負增長是漸進的、和緩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規(guī)模仍然很大,一定時期內數量紅利仍在。從質量紅利來看,在我國勞動力素質普遍提升的同時,人口負增長還會引發(fā)勞動密集型技術向人力資本密集型技術轉變,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經濟持續(xù)增長。

陳衛(wèi)也認為,中國的人口總量會對負增長的影響起到緩沖作用。他以高中低三個生育率方案對未來人口趨勢進行了預測,“在高生育率方案條件下,我國人口在2040年前還能基本維持在14.12億,之后才進入長期負增長階段;而在中、低兩個生育率方案條件下,2040年之前,負增長的漸進過程也較為緩慢。”

有待制度創(chuàng)新適應變化趨勢

盡管當前負增長趨勢相對和緩,甚至可能出現在正負增長間來回波動,但專家普遍認為,中國人口負增長和老齡化的大趨勢已難以逆轉?!爸袊丝诎l(fā)展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大轉折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會在波浪式演進中不斷相互強化?!标愋l(wèi)坦言,需要像幾十年前認識人口高速增長一樣認識未來人口變化的嚴峻性,在人口、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層面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以適應和應對這一變化趨勢。

在應對人口負增長變化方面,楊凡認為,需要多方面考慮應對之策,既要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挖掘人口質量紅利、實現勞動力全國范圍有效配置等舉措,也要有降低生育、養(yǎng)育、教育等成本,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等提高生育意愿的舉措。此外,政府還要做好頂層設計,盡快研究和制定中長期應對人口趨勢變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

楊凡同樣也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她建議,要完善統(tǒng)籌城鄉(xiāng)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建設居家社區(qū)機構相協(xié)調、醫(yī)養(yǎng)康養(yǎng)相結合的健康養(yǎng)老服務體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大力發(fā)展老年教育,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資源,實現積極老齡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