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亮點!大寒:冬臨歲暮,春近向暖

2023-01-16 07:39:56

來源:北京日報

趙雅楠


(資料圖片)

寒極向暖盼春歸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時節(jié),九九歌已數(shù)過近半,大江南北正值全年極為寒冷的時節(jié)。大寒,處于四九和五九之間,在古人看來是大地陰寒之氣釋放的節(jié)點,可謂嚴冬的最后發(fā)威,其威力自然不可小覷。當然,從現(xiàn)代的氣象觀測結果來看,中國南方地區(qū)在大寒節(jié)氣基本處于全年溫度最低的階段,而北方地區(qū)則大寒不必寒于小寒,所謂“小寒勝大寒,常見不新鮮”。總之,無論大寒還是小寒,都是一年中非常寒冷的時候。

“大寒”之名也直接地表達出了該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在陜西扶風縣法門鎮(zhèn)出土的西周大克鼎上,學者釋讀出了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寒”字,為一會意字,表現(xiàn)了水已結成冰,人居于鋪墊著干草的房屋內的情景,這大概就是貓冬吧。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在寒暑之氣的角力過程中,寒氣到達頂點而逐漸走向衰微,暑氣愈益生發(fā)而帶來回春之勢,這在物候中有著微妙的顯現(xiàn)。人們通過悉心觀察,按照時間的推移捕捉自然界的變化:大寒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在古人眼里,母雞可能是身邊最早感知到春意萌動的生靈,大寒中它們開始孵化雛雞,迫不及待地迎接新一輪的小生命。野外的猛禽則在空中盤旋,饑渴地尋覓著可以果腹的獵物,挨過這一年中最為嚴酷的時段,春天便在眼前了。水澤結冰從邊緣向中央延伸,腹地之處既已堅冰厚實,那就只待化作春水映春花了。可以說,人們感受到的雖是暮冬的寒意,望見的卻是初春的希望。

順時量力度冬寒

“臘酒自盈尊,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對古人來說,在這天寒地凍的時節(jié)里,最自在的莫過于在居室內圍爐烤火,酌飲臘酒了。杯酒下肚,既可以驅走體內盤踞的寒氣,又能夠掃走冬日寂寥的陰霾,“小酌怡情”正是這個道理。“大寒須遣酒爭豪”,若再約上三五好友,把酒歡言,則又是另一番情趣。冬日里的酒寄寓著人們溫熱的情感——對生活、對親友、對自然萬物,它們都不會隨落雪寒風而消散。

在大寒節(jié)氣,防寒御冷也少不了各種美食。糯米可謂諸種食材中的大贏家,在天南海北的餐桌上,都常常能見到它的身影。糯米性溫而味甘,在食物品種尚不豐富的年代,更被視作補益佳品。大寒之時,嶺南一帶尤流行食糯米飯的習俗;又如以糯米為主料的“消寒糕”,在北京地區(qū)頗受歡迎。此外,各種湯羹也往往是大寒食譜的主角。如南京等地喜制作雞湯肉羹,取材或講究或隨性,但突出的都是一個熱乎勁兒。飽餐美食暖和了身子,也是對自己的犒賞,因為正是一年的辛勤勞動,才換來了這無憂的冬日時光。

大寒時候,有人喜歡貓在屋里,也有人喜歡到戶外活動,其中冬泳不能不說是一項極其考驗身體和意志的季節(jié)性運動。在水面或冰面之下,冬泳者的身體被刺骨的冰水包裹著,想想都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但毫無疑問,經過長期的鍛煉,冬泳愛好者有著自己的倔強,反而能夠去享受冷水浴的刺激與暢快。他們采取“以攻代守”的辦法,以直面嚴寒的方式戰(zhàn)勝了嚴寒。這也不禁使我們想到傲立于風雪中的“歲寒三友”,經過嚴冬的洗禮而愈益堅韌不拔,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農業(yè)生產是最講究合于自然節(jié)律的,“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在萬物蟄藏的大寒時節(jié),農事活動也不那么忙碌,不少地方仍處于冬歇之中。而對于已經播種的越冬作物以及飼養(yǎng)的牲畜,防寒防凍工作自然不能放松,否則此前的辛勞就可能功虧一簣。

雪是冬天的標志物。如果說城市中的人們鐘情于雪中素白靜謐的浪漫景致,那農人們則更看重大寒飛雪的豐年好兆頭——許多病蟲害將因此而無處藏身,田間的作物卻恰可得瑞雪之衣被,所謂“大寒三白定豐年”。在對好年景的期盼中,農人們還需為春耕做足準備,轉眼就又將是一個農忙季。

崇德尚禮祈嘉平

大寒不僅是冬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辭舊迎新”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在此時的盼望與希冀。由于處在歲末年關,春節(jié)臨近,大寒還往往能夠蹭到這一盛大節(jié)日的熱度。而在有些年份,大寒還會與春節(jié)有一定的時間重合。“大寒迎年”,蓄力一冬的人們都憋著一股勁兒,于是幸福地奔忙起來。除舊布新,置辦年貨,家家都預備著以最抖擻的面貌迎接新歲,更為這肅殺的冬日平添了許多熱鬧而歡愉的氣氛。

古時的歲終大祭——臘日也常在大寒與立春之間。臘日祭祀本是農耕民族對舊歲神佑的感恩和對來年豐產的祈求,在特別注重禮儀秩序的周朝加入了崇拜先祖、團結宗親的成分,并一直流傳下來。每逢臘日,親人團聚、樂享筵宴、向長者尊者拜賀就成為百姓家的重要節(jié)俗,人們在“休農息役”的同時也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在寒凜的冬日里,臘日的另一大主題便是驅寒逐疫,而這也正應著大寒時節(jié)的天氣特點。人們忙著祭灶以借助火神的威力,擂鼓以模擬響雷的聲音,在熱烈的氣氛中祈盼新歲。后來,隨著佛教的影響日盛,“佛成道日”與臘日相融合而成了臘八節(jié)。臘八節(jié)最為人們所熟悉的節(jié)俗大概就是喝臘八粥了,但品粥之時也不要忘記五谷豐登的來之不易,不要忘記平安團圓的珍惜可貴。

大寒就是這樣一段光景,于“舊”時間中孕育著“新”的希望。人們經過一冬的休整,現(xiàn)在以最熱烈的行動與情感來融化暮冬的寒意,為陽春的到來開辟道路。

(作者為中國農業(yè)博物館二十四節(jié)氣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