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讓“天空之城”果蔬產業風生水起——看四川理塘高寒牧區“極地果蔬”何以享譽海內外:焦點要聞

2022-12-11 21:40:08

來源:農民日報

12月初,地處高寒牧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早已冰雪覆蓋,天寒地凍,氣溫已達零下十多攝氏度。常理來看,農牧民早已進入冬閑時節。但在濯桑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在瑪吉阿米公司的大棚里,40名務工農牧民有的忙著采摘小番茄,有的整理正在掛果的西瓜、無花果、青椒、四季豆等,為換季做準備;康藏陽光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園區有60個棚,占地180畝,每天采摘的1000多斤草莓通過冷鏈運輸賣到成都、上海、廣州等地。

目前,園區已引進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3個,農機聯合社1個。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入股分紅、返租倒包“四合一”收入新機制,年收益達1363萬元。目前,園區流轉農戶耕地(草地)9.2萬畝,每年租金達330多萬元。龍頭企業固定用工120人,人均年收入達2.67萬元;季節性用工3萬人次,年綜合收益達620萬元。


(相關資料圖)

而在5年前,新鮮果蔬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高原還是“奢侈品”,如今此地產的“極地果蔬”已在內地及沿海打響品牌。一個畜牧大縣為何把果蔬也搞得風生水起?讓我們一探理塘果蔬產業的成長之路。

種果蔬,破解高原吃菜難問題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理塘縣,平均海拔4300米,是全國120個、四川省10個、甘孜州5個純牧業縣之一,同時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業重點縣。

“吃菜難一直困擾理塘。那時,理塘由于技術水平差,種不出菜;交通條件差,運不進來菜,即使運來菜也賣得很貴。20世紀80年代,牦牛肉賣1.8元,番茄比它都貴,還想買都買不到。”從小生活在理塘、今年55歲的洛絨澤仁說。

近年來,理塘縣為解決高海拔、酷寒氣溫下農牧民吃菜難、吃菜貴的問題,政府補貼建設資金1000萬余元,在偏遠農區推廣建設小型蔬菜棚2800余個,不但減少了農戶開支,還吃上了新鮮菜,豐富了“菜籃子”。

由于海拔高、氣壓低、氧氣稀薄,外加地里石頭多,翻耕、碎土、撿石等工作難度大,冬季持續時間長,普通農作物的生存條件十分脆弱。

種什么才能增加收入?高海拔氣候、清新的空氣、無污染的土壤、潔凈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造就了生產有機天然錯季節農產品的獨特優勢。這讓康藏陽光董事長楊帆在“天空之城”看到希望。

2017年3月9日,理塘縣成立了甘孜州首個集農業生產、科技開發、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園區——濯桑現代特色農業園區。園區由甲洼田園綜合體、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業雙創中心、圣地農莊原種示范基地等組成,理塘蔬菜種植開啟“集團軍”發展模式。

楊帆率領團隊開始探索種植各種蔬菜水果。2017年以來,相繼完成了基地全年氣象數據的收集,試驗示范種植土豆原種50畝、蘿卜50畝、大棚水果番茄有機栽培15畝、大棚草莓試種7畝等,還完成了萵筍、西藍花、松花菜的漂浮育苗。各品種的有機栽培,均獲得成功。

目前,濯桑現代特色農業園區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白蘿卜、草莓、香菇等20余個品種,9萬余畝“極地果蔬”產業帶G227沿線分布,綿延10余公里。

引技術,發展高寒牧區現代農業

傳統的靠天種植模式肯定不行。怎么種?“你們要把瓜葉分叉中長出的小瓜叉去掉,這樣就能減少瓜養分的消耗,長出的西瓜才能又大又甜。”一位山東漢子在蔬菜大棚里向當地的村民教授種植西瓜的技術。2016年10月,瑪吉阿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駐園區,修建了58個現代化標準大棚,并從山東引進了溫帶瓜果蔬菜的現代化種植技術。

“棚里溫度最高30攝氏度,最低9攝氏度,非常適宜水果、蔬菜生長。”技術員劉振國介紹,像小番茄一年可收獲兩季,一棚能產出1萬多斤。

大棚只是高原果蔬種植手段之一。距離瑪吉阿米花園農莊8公里外的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業雙創中心,現代化、高科技的種植機械開上了4000米的高原,翻地、施肥、播種、整地,一次性機械化全搞定的標準化、規模化蔬菜種植。

大棚里每壟草莓苗的土壤里,埋著一根輸配用水毛管,用通俗的話說,那就是給土壤“輸液”的管道。“滴片過濾器、真空引水裝置、水肥一體機、管網鋪設等,這讓我們按生長環境種植高品質果蔬創造了條件。”康藏陽光的技術總監蘇永根說。

“北斗系統給播種機加上了一雙‘眼睛’。”園區高級農藝師陳志明說,“在作業的時候,智能播種機可以確保作業又快又準又好。以前要300人播種的土地,現在使用智能播種機,一兩個人就足夠了。”

漫步在園區里,處處可見現代農業的“黑科技”:果蔬種植、采收、清洗已實現全產業鏈機械化;播種車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援建的一套智慧農業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環境數據和作物種植情況。

樹品牌,“極地果蔬”走向海內外

“現在我們這里種出的白蘿卜、小番茄、水果黃瓜等‘極地果蔬’,不僅能滿足本地群眾的需求,還遠銷內地城市和港澳。”甲洼鎮黨委副書記劉繼偉驕傲地說。

2017年9月,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業雙創中心成為供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東南亞的備案蔬菜基地和四川省直供香港試點蔬菜基地。其中2367畝為出口備案生產基地,這是甘孜州首家供港澳臺蔬菜生產加工基地,供臺灣及東南亞的蔬菜生產加工基地。

2018年9月7日,5臺滿載135噸理塘高原蘿卜的冷鏈車緩緩開出康藏陽光蔬菜生產加工基地,標志著理塘縣供港澳“極地果蔬”專車首發開運。3天后,蘿卜成功運送至珠海,隨后在深圳分裝,最終進入港澳市場。當年,川菜直供港澳的1500噸中,70%都是來自這里。

2018年11月11日晚,理塘縣“極地果蔬”亮相CCTV2財經頻道直播,時任理塘縣委副書記、縣長鄭顯峰向全國觀眾推薦來自雪域高原的“理塘白蘿卜”“理塘小番茄”“理塘西瓜”,并講述該縣發展“極地果蔬”的“傳奇”故事,將理塘“極地果蔬”推向“高光時刻”。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在首屆四川扶貧產品暨特色優勢農產品北京產銷推介活動上,“極地果蔬”成了川貨新名片,現場簽約訂單額650萬元。

白蘿卜年產量5萬噸,產品遠銷成都、重慶和粵港澳大灣區;高原小番茄、西瓜、夏草莓年產量120萬斤,通過盒馬鮮生、伊藤洋華堂銷售公司進入成都、廣州、珠海等高端市場。清晨采收高原之上的果蔬,傍晚送到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西菜東送”2020年實現了。

2020年,園區主產的高原蘿卜、小番茄、木耳、香菇總產量達6萬多噸,綜合產值1.2億元。推廣的農業服務集成商模式入選“2017四川十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案例”推薦名單;2020年園區被農業農村部命名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并以漢戈花村、雙創中心、圣地農莊為核心區藏巴拉花海景區已成功創建為AAAA級農旅融合發展示范旅游景區。2021年,成功創建為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