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芯薯成村民致富甜薯_天天觀天下

2022-12-11 20:42:09

來源:農民日報


(相關資料圖)

盡管已經入冬,但在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長山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倉儲基地,仍是一派忙碌景象,60多位務工農民將挑揀整齊的“紫云紅芯紅薯”統一打包,隨后一箱箱地搬進門外的大貨車里……

“紫云紅芯紅薯”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香甜軟糯、甜而不膩,鮮食時有一股板栗香味。除了獨特風味外,紅芯紅薯還有很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其所含微量元素豐富,碘、硒含量更是普通紅薯的20倍以上。

紫云縣長山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應江是遠近聞名的“紅薯哥”。2017年,他看到紅芯紅薯有“賺頭”,就和朋友辦起了合作社,搞起了紅薯種植。今年他流轉了1200多畝土地,全部種植紅芯紅薯,10月收獲季打了100多萬斤,目前已經賣出70多萬斤,全部售完預計毛收入能達到200多萬元。

紅芯紅薯不僅富了合作社、大戶,還讓普通農戶嘗到了增收的甜頭。56歲的肖光芬是白石巖鄉巖上村一位普通農婦,今年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種了7畝紅芯薯,到年底打了1.4萬斤,刨除化肥、農藥費用等成本,凈收入在5萬多元。

近年來,紅芯紅薯逐漸成為當地優質特色農業的支柱型產業之一。紫云縣農業農村局農廣校校長杜蕾介紹,2021年全縣紅芯紅薯種植面積3.65萬畝,產量4萬噸,產值0.8億元,全縣共有種植企業、合作社、大戶等40余家,數萬名農戶通過紅芯薯種植加工實現了增收致富。

紅芯紅薯發展勢頭正旺,不過也面臨一些困難和瓶頸:一是畝產低,僅為普通紅薯的1/3,加之三年一輪作導致用地緊張,產業規模難以擴大;二是市場主體分散,品牌雜而亂,尚未形成抱團發展態勢。對此,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紫云團團長、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云建議:一方面要對原有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同時引進篩選一些新品種,通過雜交進行品種改良,以提高單產;另一方面,要從縣域層面加強對甘薯產業的統一規劃和布局,進一步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提升產加研能力。

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易中懿告訴記者,甘薯產業可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產業。甘薯種植具有適應性強,耐寒耐貧瘠、節水性好等特性,適合丘陵旱薄地區、嚴重干旱地區種植。同時甘薯栽培化肥農藥投入少,是節肥節藥綠色作物,可以更好保護當地綠水青山。此外,甘薯種植經濟效益好,產業鏈條較長,可以為當地農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