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08:31:0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與神舟十三號相同,神舟十四號乘組采用的也是快速返回的方式回到地球,這讓他們的回家路只用了9個多小時。從撤離空間站組合體到最終成功著陸、出艙,航天員的回家路會遇到怎樣的難點?又有哪些科技手段為他們保駕護航呢?
【資料圖】
完成多次分離后 神舟飛船進行自動變軌
航天員的回家之路,第一步就是分離。在這個過程中,載人飛船要和空間站組合體分離,返回艙還要和軌道艙、推進艙分離。在完成分離之后,神舟飛船就要進行自動變軌的動作,它會從400公里高度的圓形軌道,變軌到近地點低于100公里高度的橢圓形軌道,從而為再入大氣層做準備。
再入大氣層 防熱衣抵御高溫“烤”驗
再入大氣層是航天員回家之路上風險最高的一個步驟,再入的過程中,返回艙會和大氣層摩擦,產生上千攝氏度的高溫,普通材料根本經受不住,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防熱衣。
總臺央視記者 李寧:神舟飛船返回艙的防熱大底上面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蜂窩狀的防熱材料,這個就是它的防熱衣,我們就需要通過燃燒這種防熱材料帶走熱量,從而保證航天員的安全。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華康:高溫材料的碳化剝落會帶走大量熱量,返回艙的動能逐漸變小,它的動能逐漸轉化為熱量耗散掉,它的速度也由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七點幾公里每秒的速度,逐漸降低到幾百米每秒。
降落傘和反推發動機 作好著陸緩沖準備
為了讓返回艙平穩的著陸,在距離地面十公里的時候,降落傘會打開,進一步降低返回艙的速度。返回艙的降落傘分為引導傘、減速傘、主傘三頂傘。在整個過程中,為避免過載太大,減速傘和主傘并不能一下子全部打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 榮偉:就像我們開車,要慢慢地減速,逐漸減速,相當于是先把它速度降低一點以后再降低。
同時,發動機也會作好著陸緩沖的準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 彭華康:當返回艙降落到離地面一米左右的時候,著陸反推發動機會工作,它產生一個向上的沖量,進一步使我們返回艙的速度降到1至2米每秒。然后我們艙內又有緩沖的座椅,座椅里面也還有一些緩沖的材料,能夠進一步確保返回艙著陸的沖擊更小,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