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乘組在軌工作動態更新!

2022-03-30 09:01:20

來源:央視網

近日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完成

核心艙組合體階段全部既定任務

撤離空間站核心艙組合體

將擇機再入大氣層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

“太空出差”也接近尾聲

正式進入“回家倒計時”

此前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圓滿完成

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課

有網友說

這次太空授課中

航天員翟志剛的鏡頭好像有點少

其實

作為本次太空授課的掌鏡人

指令長在鏡頭背后默默掌控著大局

換個角度接著看

在擔任攝像的同時

指令長還親自“導演”了一番

將主講人王亞平與葉光富的行動路線

安排得十分清楚明白

為了此次太空授課能夠

更好地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

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航天員在空間站內認真準備與演練

三人就授課具體細節進行了熱烈探討

?太空中的冰墩墩在王亞平的幫助下

完成了一個絕美的“4A”

不僅僅是實驗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的所有細節

航天員早已爛熟于心

還記得這一幕嗎

航天員葉光富“飛檐走壁”

為大家介紹空間站內實驗柜用途

翟志剛去了哪里?

原來指令長正手握鏡頭“貼地飛行”

“太空攝影師”果真名不虛傳

除太空授課外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

在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

前期工作的基礎上

完成了二十余項在軌科學實驗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這些實驗圍繞航天員健康監測新技術

科學新知識新發現及數據積累

完成了一系列創新研究

首次建立了空間條件下

細胞的長期培養體系和細胞模型

利用這樣的體系和培養模型

完成了幾項國際領先的生命科學實驗

例如

人類首次觀測到

失重條件下的心肌細胞“鈣信號閃爍”

將人體尿液中的腎上皮細胞

通過基因重編程的方式

轉化成具有多種功能的干細胞

又將其分化成為心肌細胞

并使蛋白發出熒光

就可以看到在收縮過程中鈣信號的閃爍過程

這也是國際上第一次看到了失重環境下

心肌細胞的收縮過程

利用心肌細胞對重力敏感的特性

科研人員根據航天員在軌實驗觀測

比對心肌細胞在重力條件和

失重條件下的收縮過程和特點

更好地解讀失重對人體的影響

了解航天員失重條件下的心血管變化特征

對大眾健康 人類的再生與衰老

包括人類的長壽和心臟病的發生

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模型

此外

依托核心艙組合體

我國科研工作者還完成了國際上首次

皮膚干細胞長期失重條件下的懸浮培養實驗

葉光富從實驗柜中取出一個“小盒子”

里面存活著他們在太空中培養的細胞

在細胞生存的一個月時間里

航天員對細胞進行反復觀察研究

并定時為這些細胞提供

營養液 消化液等

這為長期失重條件的細胞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平臺

開展此類細胞空間實驗

將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生命

航天員要想飛得更遠更健康

與航天醫學不斷獲得的

新收獲新認識密不可分

只有這些收獲和認識越來越多

才能更好地支撐航天員探索太空

近期

“感覺良好”乘組正在為返回積極做準備

返回前

他們還將進行哪些準備工作?

敬請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