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會 · 字有深意|兩會說“民”:人民當家作主

2022-03-06 18:14:59

來源:央視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不僅是中國文化之根,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因。

央視網《看兩會·字有深意》帶你從中國漢字的解構、演化中讀懂中國的發展之道。本期,兩會說“民”。

“民”,泛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一般表示百姓、庶民,還表示民間、民情、民生等。

《尚書》曾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如今,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國以民為本”。

但在甲骨文中,“民”字曾會意為視線被遮擋,即沒有接受教育,不識字的人。

《說文》中曾有:“民,眾萌也。”《康熙字典》也提道,“民:言萌而無識也。”

隨著社會發展,“民”的寫法有所演化,“民”的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從人口質量上看,近10年來我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升。

從“萌而無識”到“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國”,我國在建設教育強國道路上正闊步前行。

新中國成立以來,“民”字始終貫穿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之中,歷來都是全國兩會分量很重、頻率很高的字眼。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的一年,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

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發展邁出新步伐,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惠及近千萬家庭。

人民當家作主;為民服務;國泰民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14億中國人民正凝聚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