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6 17:29:35
來源:榕城網
我們知道腸道微生態平衡對于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免疫異常與炎癥是引起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受母體遺傳及環境、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影響,人體會不可避免的出現腸道菌群異常,這可能是一個長期作用的結果。
但是最近美國研究發現美國絕大多數嬰兒可能存在嬰兒雙歧桿菌的嚴重缺乏的現象。嬰兒雙歧桿菌 (B. infantis,長雙歧桿菌亞種 )是一種益生菌,在嬰兒的健康和發育中起關鍵作用,該益生菌菌株在減少腸道疾病及抑制有害菌方面的作用明顯,同時也是影響母乳消化、吸收和免疫系統發育的關鍵細菌。它可以分解人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稱為人乳寡糖(HMO),否則嬰兒無法吸收這種營養物質。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嬰幼兒腸道菌群缺乏呢?
嬰兒需要數千種腸道細菌來促進發育,嬰兒腸道營養不良的特征是新生嬰兒的胃腸道中有益細菌和潛在致病細菌(有害菌)之間的嚴重失衡,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嬰兒腸道中雙歧桿菌的大量損失,其中主要因為三個原因:1、剖腹產增加,減少嬰兒從產道獲取益生菌的機會;2、抗生素濫用,引起有害菌增加與益生菌減少;3、配方奶粉過度使用,減少嬰兒從母體獲取益生菌的機會。
腸道菌群異常可能對嬰兒的危害包括:可能導致營養吸收的異常,免疫力低下,發育不正常;潛在有害菌增多,可能增加疾病風險,特別是消化系統與免疫疾病;增加抗生素耐藥性,可能會導致抗生素效果不佳;增加嬰兒腸道通透性,引起各種慢性炎癥等。
北京華元技術研究院是一家專注于微生態生物技術與微生物基因組學,微生物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微生物藥物、生物技術藥物等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匯集了國內微生態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是國內權威微生態領域科研機構。
華元技術研究院院長、中科宜康創始人劉海霞女士提出改善嬰兒腸道菌群的四個辦法:1、盡量別采用剖腹產;2、孕婦與嬰兒慎用抗生素;3、嬰兒盡量接近大自然,特別是有天然森林等綠色植被,遠離城市生活;4、盡量母乳喂養;同時建議適當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由華元技術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中科宜康研發的與菌共舞系列“兒童型”微生態制劑是針對0-6歲嬰幼兒調配的菌株配方,選用國家衛健委規定的嬰幼兒食品可添加菌株,包含鼠李糖乳桿菌、發酵乳桿菌、短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和乳雙歧桿菌5株菌株,能夠補充嬰幼兒菌群數量,同時增加菌群多樣性。
與菌共舞兒童型微生態制劑,每包含100億CFU活菌,可以有效的調節腸道的菌群,讓它們處于平衡的狀態,并且具有很好的耐胃酸、耐膽鹽特性,與菌共舞還支持常溫保存,能更好地保證菌株活性,更利于攜帶,是嬰幼兒時期健康成長常備的一款益生菌產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