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訊息:叢林游成各國戶外活動新潮流

2023-04-11 08:49:51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編者的話:1845年,美國作家梭羅離開喧囂的都市,告別乏味的工作,提著一把斧頭,獨(dú)自走進(jìn)瓦爾登湖的山林,用他親手砍下的白松木建了一座小木屋,并在那里度過了2年多的獨(dú)居生活。他在《瓦爾登湖》中記錄了這段自耕自食、以日月山川為伴的時光。從托爾斯泰到梭羅,從范蠡到陶淵明,不論中外,古人隱居,必往山林深處去,對綠野天地的渴望好似寫在基因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們重燃對叢林旅游和探險的熱情。車水馬龍的城市和鱗次櫛比的高樓讓人們更加向往回歸自然本源的生活,向往清晨泥土的清香、近在咫尺的星河和古老神秘的叢林。

南美洲:到亞馬孫雨林回歸自然

說起叢林生活,就不得不提到亞馬孫。這片位于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橫跨巴西、哥倫比亞、秘魯?shù)?個國家,占地約700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也是物種最豐富的熱帶雨林。隨著現(xiàn)代社會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厭倦都市生活的人們,開始“逃離”鋼筋水泥“叢林”,到亞馬孫雨林尋求回歸自然。


(相關(guān)資料圖)

近年來,有不少年輕人以生存體驗的方式來亞馬孫挑戰(zhàn)自我,體會拋卻現(xiàn)代文明后,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密聯(lián)系。人們在當(dāng)?shù)叵驅(qū)У呐阃略谟炅种型讲剑趤嗰R孫眾多湍急的支流劃著皮劃艇漂流,學(xué)習(xí)搭建簡易帳篷和吊床住宿……還要學(xué)會用原始的工具和手法捕獵,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在這個讓人筋疲力盡的過程中,人們回歸了人類最初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也在不知不覺間徹底拋開煩惱,放松身心。

來到亞馬孫雨林的外來者,以慕名前來探險獵奇的游客居多。游覽亞馬孫,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一種方式是在天上飛,感受這片叢林的廣博。《環(huán)球時報》記者曾有幸在巴西探訪過亞馬孫雨林,對這片神秘之地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廣”。在飛越亞馬孫的飛機(jī)上俯瞰大地,廣袤的森林猶如一圈一圈蕩漾開去的綠色漣漪。亞馬孫的“博”,同樣令人嘆為觀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動植物“王國”,亞馬孫叢林已發(fā)現(xiàn)的物種多達(dá)700多萬種,其中大多數(shù)未被詳細(xì)研究和記載。還有一種游覽方式是在水上游覽。最安全的是乘坐游船,但這樣很難深入雨林深處,也可以乘坐當(dāng)?shù)厝说男〈蛘擢?dú)木舟。在水中,更有機(jī)會體驗亞馬孫的“險”和“奇”,雨林中危機(jī)四伏。首先,這里的環(huán)境就能致命,外來者如果在亞馬孫迷路,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其次,這里致命的生物不計其數(shù)。大的有長達(dá)數(shù)米的凱門鱷,小的有肉眼幾乎看不到的竹簽魚,還有食人樹、食人魚……聽著就讓人毛骨悚然。

近些年,獨(dú)特的“半空游”也格外受青睞。這里的許多樹木為了“爭奪”陽光,長到了五六十米高。得益于茂密的樹林,當(dāng)?shù)匾恍ν忾_放的景區(qū)修建了在樹冠之間穿行的吊橋般的木制步道。行走在搖搖晃晃的步道上,既能近距離觀察動物,又能從新奇的視角看到不一樣的美景,這種新奇的體驗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

非洲:在“地球第二肺”感受獨(dú)特

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剛果盆地,橫跨剛果(布)、剛果(金)、加蓬、喀麥隆等國。這塊面積達(dá)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盆地,有“中非寶石”“地球第二肺”的美譽(yù)。沿著剛果盆地,有非洲第二大河剛果河,也有大量的叢林、草木和熱帶雨林。

眼下,叢林旅游漸成時尚,越來越多的人對叢林旅游產(chǎn)生興趣。在剛果(布),記者看到不少西方游客熱衷于叢林、雨林旅游,他們甚至好幾天都在這些地方待著,樂此不疲。現(xiàn)在,除了游客,一些有條件的當(dāng)?shù)厝耍查_始青睞并加入這種旅游方式。叢林游正在走進(jìn)尋常百姓家。

《環(huán)球時報》記者曾赴剛果(布)采訪,與那里的叢林和熱帶雨林進(jìn)行零距離接觸,感受叢林旅游的獨(dú)特之妙。

清晨,陽光明媚,萬籟俱寂。《環(huán)球時報》記者順著剛果河?xùn)|行,很快就來到林木繁茂、雜草葳蕤的叢林地帶。記者注意到,叢林里,除了大量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肆意瘋長,還有很多動物和鳥類出沒、盤旋:羚羊低頭啃食地上的青草;長頸鹿把脖子伸得高高的,優(yōu)雅地吃著植物最頂端的葉子;大象拖家?guī)Э冢~著沉重的腳步,有些吃力地走著,對游客驚訝的目光反應(yīng)遲鈍,甚至置之不理;頭頂上空,各類鳥兒歡快地啁啾鳴叫,有的敏捷地掠過樹梢,落在樹枝上,仿佛叫得累了,要小憩一番再接著鳴唱;稍遠(yuǎn)的地方,還有幾條明亮的溪流,清澈的溪水蜿蜒流淌,捕魚的長喙鳥在岸上嚴(yán)陣以待,鎖定目標(biāo),準(zhǔn)備隨時發(fā)起致命攻擊……

科學(xué)家估計,作為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的家園,剛果河流域至少生長著上萬種植物,其中約30%的植物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這里還是1000多種鳥類和大約700種魚類的棲息地。在這里,魚翔淺底,鳥飛高空,大象、鱷魚、豹子、獅子等在河邊濕地和茂密的叢林、森林里或悠閑踱步,或怡然休憩,或在馳騁奔跑中釋放著生命的激情。

如果運(yùn)氣好,還可以在這里邂逅“小矮人”——巴卡人。巴卡人沒有固定的居所,在雨林叢林中四處遷徙,因此被稱為“雨林貝都因人”。每到一處,巴卡人會用樹葉樹枝搭建起簡易的住所,每當(dāng)屋子搭建好后,巴卡人總會載歌載舞進(jìn)行慶祝。巴卡人終年與叢林和樹木為伴,他們從小就會爬樹,即使是老人,也可以輕松爬上幾米高的大樹。

歐洲:叢林探險驚險又刺激

印象中歐洲最吸引人的似乎只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古堡和藍(lán)色海岸,事實上,歐洲的叢林戶外活動項目也很多元,近年來漸成探險家的樂土。

挪威西北部峽灣的阿拉斯泰德山區(qū),林深道險,人跡罕至。為促進(jìn)發(fā)展,挪威政府在這一帶規(guī)劃了一條國家旅游路線。山林間,幾間小小旅舍倒映出森林的面貌:樹林無垠深遠(yuǎn),群山空曠寂寥。走出旅舍,抬頭看,天空被野蠻生長的樹枝切割成一塊塊,深呼吸一下,每一口填滿胸腔的空氣都在散發(fā)著古樸而又干凈純粹的氣息。在這處不被打擾的世外桃源,游客夏季可野營、泛舟、登山,冬季能夠體驗挪威最受歡迎的野地滑雪。

芬蘭的叢林生活也別有一番風(fēng)情。神秘北極圈的森林深處有一座座玻璃屋,它們宛如熒熒綠石,嵌在銀裝素裹的云杉之中。白天,馴鹿、駝鹿會在叢林出沒,游客可以乘坐馴鹿雪橇,把“方向盤”交給這些熟悉森林的自然精靈,讓它們帶你尋找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當(dāng)白雪皚皚的森林隱沒在黑暗之中,穹頂之上的神奇光芒就會攪動沉寂的夜空,點亮獨(dú)一無二的景色。

久在都市的英國人也喜歡回歸自然的戶外探險。不論是在城市公園,還是鄉(xiāng)野山林,你都可以找到名為“go ape”的探險項目。參加這個項目的游客要徹底放飛自我,走出舒適區(qū),調(diào)動全身的肌群,像蜘蛛一樣爬過樹網(wǎng),像猩猩一樣在樹梢穿梭,俯視整片叢林,既驚險又刺激。

位于英國喀里多尼亞森林中心的鄧德雷根莊園在一系列“復(fù)野”活動中迎來了新的生機(jī)。為了鼓勵更多人參與到環(huán)保活動中來,莊園全年都會舉辦野營活動,人們可以預(yù)訂莊園的住宿,尋找古老的蓋爾文化遺產(chǎn),探索高地景觀,并在這里參與植樹活動,或是徒步旅行,在充滿生機(jī)的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由探索。

目前,志愿者們已經(jīng)在這里重新種植了數(shù)十萬棵樹,包括蘇格蘭松、杜松等。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