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讓文物活起來的匠心之作

2023-02-17 05:49:4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到東總布胡同揚之水寓所拜領《中國金銀器》(生活書店2022年8月),她附贈巴掌大信箋小楷題跋:“生也有涯,無涯惟智。文果載心,余心有寄。揚之水壬寅冬月。”并吩咐:“你打開后貼到里面,這是最高規格?!蔽抑罁P之水不輕易題跋、署上款,樂呵呵提回辦公室,趁著閉環,逐頁而下,每天十二三個小時,十天翻到第1982頁“全卷終”,惡補了這方面的知識。

這套定價890元的鴻篇巨著,簡體(也有揚之水堅持并得到出版社理解與尊重的個別繁體)豎排,絨面精裝,分“遠方圖物——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別樹鳥同聲——隋唐五代遼”“自一家春色——兩宋金元”“繁華到底——明代”“曲終變奏——清代”五卷,護封為傳統五行之色的黑、紅、藍、白、米。摩挲細讀,不由贊嘆裝幀之精美、印刷之精良、圖片之精致、文字之精粹。它以大部頭、冷專業的“小眾”,問鼎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和“讀者推薦大獎”,評委和讀者可謂慧眼識珠。我曾擔心發行難,直言“印3000套就行了”,楊之水附和“我也這個意思”。可百年老店氣魄宏大、策無遺算,首印5000套很快銷售一空,又加印若干推向市場。


【資料圖】

揚之水是繼沈從文、孫機之后,影響力、公信力最大的名物研究專家。這部從先秦至清代,帶有通史性質的拓荒之作,集金銀器發現與研究之大成。她從金銀器與社會生活史密切相關的造型、紋飾、風格演變入手,通過定名、相識(描述),打通文學、歷史、文物、考古諸學科,推源溯流,探尋“物”所折射的文心文事。這個考證過程充滿誘惑。揚之水每每通過拼對,名和物與文獻、實物、圖像三方互證,像刑事警察破獲多年未破的大案要案。其間的興奮和快樂無與倫比。這個課題,孫機年逾古稀時曾想涉足,無奈精力不濟又難度太高而作罷,揚之水更視為“蜀道難”。但當她完成《詩經名物新證》后,便毅然決然鎖定這個方向。“凡物好之而有力則無不至也?!倍陙?,揚之水念茲在茲,傾情讓金銀器活起來、會說話。我揣摩,她至少擁有三大法寶:

詩詞映照,此其一也。

揚之水喜歡白居易、陸游,覺得他們的詩好像日記一樣記錄日常生活的瑣碎,讀著容易進入鮮活具體、可觸可摸的情境。也喜歡李賀、李商隱,覺得李商隱的“朦朧”多半出自對“物戀”的經營。她駕馭這種思維方式、寫作方式得心應手。

中國金銀器發軔于夏代,來自歐亞文化的技術和藝術數百年間發展十分緩慢,直到商周朝代才逐漸出現流行趨勢。中山國王墓殉葬的兩只獵犬,脖頸戴著長方形金銀片卷成扁管,交錯盤旋而成的兩行結構項圈。揚之水想到贊美獵人的《詩經·齊風·盧令》:“盧令令,其人美且仁。盧重環,其人美且鬈。盧重鋂,其人美且偲?!北R,獵犬。令令,鈴聲。鋂,制作精巧的小銅管、小銅泡。這對重環重鋂的金銀項圈,隱隱可見《盧令》的流風遺韻,成為閃射先秦齊國光芒的新鮮語匯。

唐代海納百川,大膽拿來,形成獨領風騷的纏枝卷草,被日人呼作“唐草”,西北地區多有窖藏、出土。揚之水拎出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長詩最后一節,說淺白如話的平常語,概括了中晚唐金銀器的主要特點。揚之水在詩詞海洋中擷英拾萃,采花釀蜜,《詩經別裁》《先秦詩文史》《終朝采綠》《終朝采藍》《古詩文名物新證》等特色專著給考古界帶來了陣陣新風。物在詩中,詩在物中。她信手拈來的這些詩詞,給金銀器插上了文學的翅膀。

故事傳神,此其二也。

金銀器承載著中華歷史,傳承著風俗文化,講好它們背后的故事,使沉睡于古籍的名目與往昔埋藏于地下而今重見天日的文物活靈活現,從而吸引更多讀者浸潤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之中,是揚之水名物研究不變的初心。

江蘇鎮江出土的銘文金銀宴會用具,其中一套自銘“論語玉燭”銀鎏金龜負籌筒。揚之水引經據典:唐代酒戲多故事,既有勸酒玉燭,又有酌酒之分數為勸,俗稱“觥船”者由先秦“罰爵”發展而來。唐人易“罰之亦所以為樂”為酒筵中最有興味的酒令游戲,用“誤讀”法將《論語》編排成令籌五十枝,“飲、勸、處、放”依令行事,儀式莊嚴,動止有度。如“一簞食一瓢飲,自飲五分”;“君子之居何漏(陋)之有,自飲七分”;“四海之內皆為兄弟,任勸十分”;“擇其善者而從之,大器四十分”。分乃酒量單位,十分為滿杯。“數莖白發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保ǘ鸥Α稑酚螆@歌》)唐人飲酒之趣與唐詩交相輝映。

宋代皇室燒湯烹茶的炭爐,元人用的金帔墜,明墓出土的金戒子……揚之水都能引經據典,說得活靈活現。揚之水經歷了跑馬式讀書、為組稿而讀書、為名物研究而讀書三個階段,行業話語權越來越大。她對金銀器的定名被學界廣泛認可,解讀文字很快成為“公共財產”——各種展覽和圖錄說明。她賦予金銀器的美好故事,像精美的石頭一樣會唱歌。

描述逼真,此其三也。

揚之水無論讀詩還是讀畫,始終關注的是“物”。她熟悉金銀器圖像背后的思想觀念、社會風俗和典章制度,了解上層社會的繁華奢靡和市井生活的人間煙火,憑借深厚的古文修養寫出有見地有文采的精美文字,將金銀器描述得惟妙惟肖。

青海都蘭出土騎射人金飾片,揚之水素描:周邊做出釘孔,引弓搭箭的騎士頭戴冠,耳垂環,頭冠下垂著兩條粗大的發辮,身穿翻領窄袖袍,腳蹬長靿靴,腰系蹀躞帶,帶上系小刀,胡祿里插著羽箭,諸般細節一絲不茍,吐蕃武士的勁悍之氣栩栩如生。福建邵武出土銀鎏金雙魚,揚之水寫真:頭尾相抵、呼吸與共的一對鯉魚,合吻處用作穿系的小圓環,更像是相濡以沫噓出的一個泡沫。揚之水有時還來點抒情:蝙蝠、蝴蝶,瓜瓞、葫蘆,花籃、花瓶,原屬田園小景、山家清供的種種物象俱以諧音組合為美意,滿苑春色于是盡籠罩于富貴榮華福壽綿長的祝頌中。或說點俏皮話:妙手與詩心攢造出來的耳環,正是匯聚時尚的一葉金飾小品,鮮靈、工巧,幾分入世的俗氣愈使它討人歡心。讀文識美器,真想睹尊容。這些優美的文字,形象反映出千百年前金銀器的藝術風格、工匠水準、審美特點和社會政治經濟狀況,能不引起文博愛好者到博物館打卡的興趣?!

揚之水打卡過數不勝數的博物館、考古遺址。日本奈良博物館,她與二三同好帶著唐人故事七次與之相會;浙江永嘉窖藏銀器,她十二年間一而再、再而三前往觀摩實物;清代狀元畢沅墓金盒“同心合”首露真容,她來了趟說走就走的參觀之旅……揚之水不憚辛勞、不惜費用地充實自己的“博物館”,收入書中的實物窮盡手段目驗,四千多幅照片絕大多數親自拍攝。她反復端詳心愛之物,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詳細描述它們的家庭出身、外形特點。歐陽修說:“物有幸不幸者,視其所托與其所遇如何爾?!边@些金銀器承蒙揚之水眷顧立傳,可謂幸矣!

關鍵詞: 引經據典 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