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北京建城傳說的新想象

2023-02-14 07:38:40

來源:北京日報

近期面世的動畫電影《八臂哪吒城的傳說》,以兼具趣味與新意的動畫藝術形式,體現出積極演繹民間故事、延續文化記憶的姿態。

“八臂哪吒城”的故事,是北京建城的標志性民間傳說。相傳,明朝永樂帝朱棣想在幽州地界建一座京城,但此地因有孽龍盤踞而被稱“苦海幽州”。于是朱棣派出劉伯溫與姚廣孝二人展開設計比賽,依照哪吒模樣畫出京城樣貌,最終壓制孽龍,建起北京。

“八臂哪吒城”傳說與史實相去甚遠,且故事構架也較為粗疏隨意。例如傳說中的主角劉伯溫,實際在朱棣在位前早已去世。如何對這一傳說進行故事新編與動畫呈現,十分考驗創作者的藝術功力。總體來看,創作者積極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得影片表現出了諸多新意。


【資料圖】

影片的新意之一,在于提供了新的故事想象。影片保留了劉伯溫與姚廣孝建造京城并壓制孽龍的故事框架,但將建城故事嵌套在全新的尋寶、修仙故事之中,進一步強化了故事的奇幻色彩。片中,劉伯溫被塑造成延年益壽且保持童顏的修仙者,也就在故事邏輯與歷史邏輯之間找到了契合點,顯得更為合理。

相較原有的民間傳說,影片還增加了苦兒、吳汗青、趙老頭、徐燃等許多新角色,進一步豐富了故事內容。尤其是“苦兒”這一角色,既是死于惡龍之手的前幽州都統吳汗青的遺孤,也是自貶下凡等待覺醒的仙人。他在機緣巧合下與劉伯溫結成師徒關系,而其體內的仙界信物——乾坤寶珠作為成仙法寶,也成為惡龍、皇帝等勢力爭奪的對象。這一人物作為核心角色成為整個故事的樞紐,其多重身份也有效提升了原有傳說的敘事維度。

稍顯遺憾的是,影片并沒有十分清晰地展現出“八臂哪吒”與北京城之間的關聯,只是用一張北京城地圖點出建造壓制八口海井的城池是鏟除惡龍的關鍵,這就使得觀眾可能會對“八臂哪吒”這一意象有所困惑。如果增加“八臂哪吒城”城池設計的詳細說明,或者另辟蹊徑地將苦兒直接塑造為哪吒的化身,可能會讓“八臂哪吒”的意象更為明晰。

影片的新意之二,在于探索了新的表達形式。國內取材于“八臂哪吒城”的文藝作品原本就十分少見,以動畫電影的方式來講述更是付之闕如。影片作為探路者,充分結合了動畫電影這一藝術媒介的優勢,以活潑的敘事口吻、較為精美的動畫視覺效果,將原本粗疏的民間傳說講述得饒有趣味。例如,劉伯溫與苦兒的師徒關系在這部作品中就被塑造得較為生動感人。片中有這樣一幕:面對姚廣孝使用變身術搖身化為敵人趙老頭的做法,苦兒艷羨不已,強烈要求師父劉伯溫也顯露一下,不想后者直接將其變身為一只被路人圍觀的猴子。類似洋溢著幽默色彩與日常意趣的片段,在片中還有不少。

總體來看,影片開拓性地采取活潑幽默的動畫形式講述“八臂哪吒城”故事,契合了當下青少年的審美趣味。當然,影片的敘事口吻還是偏向低幼風格。如果能夠進一步打破年齡圈層,向全年齡風格靠攏,或許會覆蓋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

影片的新意之三,在于開掘了新的文化意涵。民間傳說作為民間智慧的結晶,其形成總是與特定的歷史語境息息相關,或隱或顯地體現著與社會現實的內在勾連。“八臂哪吒城”傳說的源頭到底出自何時何地目前已不可考,但將北京比喻為“哪吒城”大致始于元末明初。這一說法經歷幾百年式微后,又于20世紀上半葉逐漸與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的民間傳說相結合,最終演繹為“八臂哪吒城”的故事。此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勞動人民對于惡龍/水患所象征的自然災害的憂懼,寄托了他們對和諧美好的生存環境的向往。同時,這一傳說在20世紀上半葉的日益定型,或許又在一定程度上與當時內憂外患的國族危機有關,喚醒哪吒以抵御惡龍的想象也許暗含著民眾對于時局的憂患意識。

與原有民間傳說相比,電影《八臂哪吒城的傳說》立足新的時代語境,將當代人的精神姿態匯入其中,賦予了舊傳說以新內涵。片中,劉伯溫與苦兒主動放棄了唾手可及的位列仙班的機會,堅決反抗惡龍、維護人間太平。面對皇帝也想奪取乾坤寶珠以求升仙的密旨,劉伯溫以黎民百姓之安危為由果斷予以抗爭。劉伯溫在面對惡龍時說出的“真正的考驗是不忘本心,不惜付出,不畏強威,不屈誘惑”這句話,可視為理解整部影片主題意涵的一個題眼。可以說,《八臂哪吒城的傳說》展現出了個體如何在威權與利益等外在誘惑面前,秉持內心的真與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八臂哪吒城”傳說據考證,最早是由北京說唱藝人創作并傳播的。這充分展示出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既能傳唱故事、也能發明故事的重要社會功能。盡管《八臂哪吒城的傳說》在動畫制作的水準、敘事的完善性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提升之處,但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它傳承和演繹地域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姿態。

李寧,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

關鍵詞: 動畫電影 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