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與自然 有滋有味——半島人讀《半島》

2022-12-13 07:53:15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晚上下班回家,打開熱乎乎的新書《半島:食與自然》(下稱《半島》),目錄里“燕子”兩個字一下就捉住了我的眼睛,太喜歡燕子了。不承想,一篇讀下來,欲罷不能,一頭扎進了書里。時不時看得哧哧笑,有時候是身為膠東半島人獨獨一份的默契的笑,有時候是共鳴于作者愛花愛草之心的笑,有時候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得到一份印證而點頭稱“嗯”的笑。讀得相當過癮,大贊作者文筆精妙,把散文寫得有血有肉,像小說一樣好看。

作者寫婆婆家的燕子,去年春天來,今年春天又如期而至。燕子最長情,年年長途跋涉,奔徙千里,竟能在眾多村鎮、眾多屋檐中找到舊巢。燕子太美了啊!最正牌的燕尾裝、靈眸顧盼的神情、優雅的飛翔姿態,讓人不由自主地艷羨、敬慕,發自內心地歡迎它們,以它們為榮。我和媽媽還仔細聽過燕子說話,并且翻譯了出來,所以當看到書中有人講燕子叫的是“不要你油,不要你米,借你個屋檐住——住!”我心頭一驚,同時也一喜。

家中有燕子,山里有野菜,這是鄉村生活的福利。作者筆下的馬齒菜、薺菜、蒲公英、小苦荬(我家土話叫苦菜),我通通吃過。馬齒菜就是馬齒莧,渾身光溜溜,無刺無毛,汁液黏滑,要涼拌才清爽好吃。馬齒菜還能止血,小時候上山,腳上戳進一截小木棍,拔出來直冒血,我爸就地取材,嚼爛馬齒莧敷在傷口上,很管用。薺菜是最溫良的野菜,從頭到腳都是香的,炒菜、蒸煮、包餃子,怎么做都好吃。記事起就年年挖薺菜,往往挖菜回來的路上就已經嘴里嚼著薺菜根了。薺菜根特別直,稍微搓搓干凈,去掉外面的粗皮就可以放心享用。蒲公英帶著苦味,但跟小苦荬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不管是中華小苦荬還是抱莖小苦荬,都苦得不敢細嚼。

樹上也有能吃的,每年刺槐花盛開的時候,清香傳百里。拎一把鋤頭,就能去“夠”刺槐花了,沒錯,刺槐花是夠的,樹高人矮,得借助工具。要那種將開未開的花串最鮮嫩美味,包包子很好吃。刺槐花的香味是從童年植入我的嗅覺偏好的,以至于在北京讀書的時候,聞到刺槐花香,就被勾了魂兒,一定要舉著鼻子飽吸一頓。《半島》里講,刺槐花季里還有野茉莉的香氣,這我還從未注意過,看了書多了個念想,有機會要認識一下。

半島人,依山傍海,食物清單里除了陸上的,自然少不了海里的。從小吃海虹,一大鍋一大鍋地煮,便宜得很。工作后來到南方,在桂林跟人說“海虹”,人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海鮮店里都叫“青口”。看《半島》頗感揚眉吐氣,看吧,就叫海虹嘛,學名貽貝。海虹肉有的白,有的黃,一直不知道原因,現在從書里獲得了答案:白肉為雄,橙肉為雌——就像公母螃蟹蟹膏、蟹黃的顏色之分。鲅魚和刀魚也是童年至味,鲅魚肉扎實,紅燒和腌咸魚都好吃;刀魚要裹面糊煎,是飯桌上的一道經典。吃刀魚去刺環節很上頭,魚身兩側的魚刺整整齊齊,只需要合攏牙齒一溜兒輕咬就能去除,像吹口琴一樣,相當有節奏感。

感嘆作者對待食物的深情——“最深的認識是吃掉它”,字里行間畫面感極強,像在看《舌尖上的中國》。焯、瀝、熗、炒、煎、炸、蒸、煮、熬、燜、烘、烤,這些詞自不必說,個個運用得當,手到擒來;更有“烀”“澥”這樣不常見卻又極地道生動的詞,連電餅鐺的“鐺”字都活用成了動詞,“鐺”出來的美味令人口生饞涎。作者與電餅鐺情深意重,專門寫《與鐺言》一篇,幽默至極,廚房鍋鏟成了精,作者掛大帥,廚具當小兵,誰出戰誰退伍,安排得清楚又英明。

讓人流連的,還有語言本身的魅力。尤其對我這個半島人來說,額外獲得了許多“不足與外人道”的快樂。講水分不夠不容易成形,得用上方言“渣渣瀝瀝”;講火旺水高漫出鍋,要用“潽”;大笊籬舀羊雜“‘咵’一聲搕到大鐵盆里”,還就得用“咵”和“搕”;說花生飽滿要用“成”;說鳥兒撒著羽毛要用“挓挲”……善用文字,文字報我們以驚喜,當你同時擁有“愛自然”與“好讀書”兩大法寶,便無往而不利。看《半島》,就看到作者本人,醉心自然風物,花時間花力氣去探尋;古典文學爛熟于心,現當代文學、科幻長不離手,文字里有紅樓水滸的風味,有“輕揪慢掐抹復摳”的致意,有“不必說光滑的石井欄”的諧趣,層次豐富,味道綿長。

在博物與閱讀背后,有我們珍貴的記憶,它們很多來自童年,是滋養我們整個人生的源頭活水。作者講媽媽教她們做紙花,系在杜鵑的禿枝上,又能美好幾個月。我的記憶也循此打開,無比清晰地想起媽媽帶我折“糖紙蝴蝶”。亮亮的、花花綠綠的糖紙,從一側折出很多風琴褶,在中腰一掐,綁好,一只“糖紙蝴蝶”就完成了。把很多只“糖紙蝴蝶”串成一串一串,就可以做成一架漂亮的門簾!掀開正房的門簾,迎面就是《半島》里寫的“平房”,承載了春種秋收的故事,承載了夏夜里臥看牽牛織女星的浪漫。夏天傍晚躺在平房上,搖著大蒲扇,吃著時令水果,那叫一個甜美。懷想童年,調動出更多美好的情緒,也是反哺源頭,在走回去的過程中捎帶些新的東西。

大地上的事情,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但情意飽滿,有滋有味,反觀城市生活的匆碌嘈雜,就覺得了不起。用工作之余的邊角時間,去愛花草小鳥,品嘗飯食果蔬,靜下心看書寫字,每一分力氣都用得真誠。生活沒有終日逍遙,但精神有寄托,情緒有出口,心里就有了平衡的力量。

關鍵詞: 有時候是 有滋有味 發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