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2 07:35: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1月31日晚,農歷除夕夜,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大面具”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讓觀眾領略青銅文明的同時,促進了公眾對考古的認知。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南距成都市區約40公里,是西南地區先秦時期最重要的古代遺址之一。1986年,一、二號“祭祀坑”發掘出土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黃金權杖等珍貴文物數千件,三星堆遺址遂“一醒驚天下”。
2021年伊始,考古工作者開啟對三號“祭祀坑”的發掘。至1月30日,開始有較完整青銅器顯露。3月16日,坑內埋藏文物全面呈現出來,有青銅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多種類珍貴文物。“青銅大面具”位于三號坑中部偏南的位置,是最早露頭的青銅器物。
2021年6月23日,青銅大面具提取出坑,寬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體量最大、保存狀況完好的大型青銅面具,距今已有3000多年。考古和文物保護人員對青銅大面具的鑄造工藝進行分析研究后認為,其制作先分鑄成型,由面部、臉頰后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分別鑄造,再組合成一體,大面具右側眼部還發現有經緯組織的絲綢織物殘留。
作為“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三星堆遺址發掘也是中國百年考古成果的典型代表,從1929年發現以來,幾代考古工作者接續百年奮斗、探尋文明根脈。截至2021年年底,三星堆僅新發現六個祭祀坑共出土編號文物一萬多件,包括黃金面具、頂尊人像、圓方尊、大面具、神壇模型、跪姿銅人、500余根象牙等許多精美文物,其中一些在三星堆開放式文物修復館已可近距離觀賞。銅尊、銅壘、玉璋、玉琮等眾多文物顯示蜀地與中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文化的緊密聯系,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為保障三星堆文物春晚展示安全,國家文物局實地排查安全保障細節,指導支持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會同專業文物運輸布展單位,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工作專班,精準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編制實施文物加固保護方案,精心組織實施文物保護、文物運輸、文物保存、布展操作等各項工作,確保文物萬無一失。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