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能源汽車搶抓機遇加快駛向未來

2025-03-06 14:18:26

來源:重慶日報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體系里最閃亮的“金名片”。作為我國最具實力的汽車大城,重慶等城市在這條新賽道上領跑。

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共同探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路,為推動“中國制造”新能源汽車邁向未來建言獻策。

繁忙,是一種常態。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賽力斯超級工廠里,機械臂精準起舞,自動化生產線快速運轉,超3000臺機器人智能協同……從這里下線的問界M9交付量已超過15萬輛。

賽力斯不是個例。重慶能邁上“汽車第一城”的新臺階,新能源汽車可謂“一馬當先”。

新的一年,如何延續發展勢頭?重慶的答案是:錨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建設目標,走出一條強化產業創新、深化產業融合、優化產業生態相結合的發展新路子。

產業邁向高端化

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

“重慶市委、市政府高質量發展汽車產業的決心大、氣魄高,政策有力,產業協同的步子堅定。”全國政協委員、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說。

當前,重慶汽車正朝“三個向上”尋求突破,即產品向上、品牌向上、產業鏈向上。據統計,2024年,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7%,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95.32萬輛,同比增長90.5%;“重慶造”20萬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車型占比達48.3%,同比提升21.6%。特別是在用戶心中樹立起了高端汽車品牌形象,如阿維塔、問界;培育出了超增、智能網聯等領先技術。

當下,憑借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出色表現,“重慶造”汽車撕下了曾經的“低端”標簽,在加快邁向高端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產業邁向高端化,不僅是重慶汽車升級發展的需求,更是推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力量。在今年重慶“新春第一會”上,圍繞推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部署了一系列重點任務,其中持續做大做強“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為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張興海認為,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走向高端,將持續帶動汽車產業鏈升級,推動傳統供應鏈轉型。從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到下游的銷售、售后服務等企業,都將從中受益,有力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形成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吸引優質企業和人才集聚,提升重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希望重慶車企通過產業高端化,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同時,持續強化科技創新,走精品路線,從產品引領到品牌引領,打造具有辨識度和獨特魅力的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走向全球市場。”張興海說。

抓住創新“牛鼻子”

搶占先機駛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智能汽車行業快速迭代,國內造車新勢力加速洗牌,聚焦整車制造的競爭已呈白熱化態勢。于重慶而言,在這場創新變革的競速賽中,要始終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才能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在新時期搶占發展先機。

作為重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頭羊”之一,賽力斯持續提升智能制造水,建成了世界級標桿工廠——賽力斯超級工廠,關鍵工序100%自動化,質量檢測由AI全流程監控,率先應用萬噸級一體化壓鑄技術,將222個零部件集成為10個,生產效率與產品精度實現了全球領先。

“現在的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價格戰,比的是創新實力。”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重慶汽車行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1%,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這讓重慶車企在新能源賽道上跑出了“重慶速度”。

“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賽力斯積極融入‘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扎根高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賽道,以技術創新打造標志成果。”張興海說,賽力斯始終把科技創新、技術研發擺在重要位置,每年的研發投入有剛指標要求,技術研發是賽力斯的核心驅動力。

2024年,賽力斯再次提升了科研能級,自主創新打造的“魔方技術臺”是全球首個全棧式多動力兼容臺;最新發布的賽力斯超級增程系統,油電轉換效率行業領先;賽力斯增程器搭載量居行業前列;賽力斯還與華為聯合開發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實現“端到端”全場景貫通。

通過創新驅動,賽力斯向上生長、向下扎根取得了實質進展:2024年,集團營收超過1400億元,新能源汽車銷量42.69萬輛,增長183%;問界進入了高端品牌第一陣營;問界M9交付量超15萬輛,成為國內市場50萬元級豪車銷冠……

“今年,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全球汽車領軍人才,培育關鍵核心技術,構建高效敏捷協同的創新生態,扎實推進高端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張興海說。

“渝車出海”新征程

加快構建海外市場數據庫

47.7萬輛,同比增長29.6%;貨值431.1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電動車出口6萬輛,同比增長96.5%。

今年初,重慶海關公布了2024年重慶汽車出口的數據。“渝車出海”計劃實施第一年,重慶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渝車出海”,新能源汽車功不可沒。以長安汽車為例,在大洋洲汽車市場,為避開燃油車這個日系車的優勢賽道,選擇在當地市場主推新能源汽車。“純電版深藍S07就是我們首款進入當地市場的車型。”長安汽車亞太地區部高級經理徐浩說,預計今年6月會在當地上市純電啟源E07,9月上市純電加增程的深藍S05。

當然,在“渝車出海”新征程上,也面臨著新挑戰。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在建議中提到,海外市場政策法規紛繁復雜,氣候、環境、路況等多樣,對企業適應帶來挑戰;文化、慣、風俗的不同,對企業滿足當地用戶需求帶來挑戰。

對此,朱華榮建議,要加快推動構建海外汽車市場基礎共數據庫(包括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氣候、環境、路況、文化、慣、風俗等),鼓勵企業、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等各方積極參與數據庫建設,構建統一的汽車共數據庫臺,供企業快速調用,加快中國車企全球化進程。同時,依托共數據庫,拓展深度咨詢服務,并向車企及時發出警示,幫助規避風險。

“三個加速”搶機遇

重慶車企以“三個加快”應對

隨著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前沿技術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更加激烈。要想取得更快、更大發展,重慶新能源汽車如何“向未來”?

在張興??磥?,未來新能源汽車將上演“三個加速”——首先,新能源汽車在整個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加速提升;其次,以自動輔助駕駛、AI+等為特征的智能化進程加速,大量核心的智電技術將加快上車,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和用車安全;第三,中國品牌將在高端汽車市場掌握充分的技術話語權、市場主導權。

張興海認為,針對“三個加速”,重慶車企應以“三個加快”搶抓機遇、面向未來——

一是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加大投入加強自主研發、深化產業跨界合作,提升智能化水、提高精品質量。

二是加快產業協同,構建行業頭部供應鏈生態體系,共同為用戶制造汽車精品。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時代,一家企業再強大也難以獨自應對所有挑戰,要從過去的“鏈條型”發展變為“生態型”融合。

三是加快走向全球汽車市場,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在全球范圍樹立國產汽車高科技、高品質的嶄新形象;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和法規標準,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的市場策略,推出受用戶歡迎的汽車產品,不斷提高“重慶造”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不進則退、慢進亦退。2025年,重慶的目標是汽車產量達到2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30萬輛。

前景光明,未來可期。

2024年重慶汽車產業

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7%,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95.32萬輛,同比增長90.5%;“重慶造”20萬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車型占比達48.3%,同比提升21.6%

2024年重慶汽車出口

47.7萬輛,同比增長29.6%;貨值431.1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電動車出口6萬輛,同比增長96.5%

2025年重慶目標

汽車產量達到2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30萬輛(記者 周尤)

代表委員說>>>

全國人大代表劉懿艷:

培養汽車工程師要打破邊界

在全國人大代表、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人事與組織執行副總經理劉懿艷看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不少。

劉懿艷認為,下一階段汽車技術會進入加速迭代周期,會有越來越多的跨界技術應用在汽車上。對此,劉懿艷建議,未來培養汽車研發工程師人才時,需要打破學科邊界。隨著汽車越來越智能化,想要造好車,工程師光懂機械原理還不夠,從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新制造、新科技到人工智能,都要有所涉獵。這就要求產教融合、學科融合,共同培養高質量產業人才。“我有一個建議,讓業界導師帶著課題到高校執教,各方在深度互動中培養高質量人才。”(記者 王閑樂 王海燕)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

AI和用戶體驗驅動未來汽車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人工智能與汽車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引領汽車智能化發展新浪潮。

當前,汽車行業競爭白熱化,智能化成為新車上市宣發亮點,智能座艙、智能音效、智能駕駛是新車上市過程中必然會提及的關鍵功能。在劉慶峰看來,未來智能汽車產品一定是AI驅動、用戶體驗驅動,“要讓汽車駕駛更安全、更智能、更有趣,讓汽車服務更豐富、更貼心、更高效”。

劉慶峰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是做好“AI+汽車”的融合。2025年,“AI+汽車”場景應用將呈現以下趨勢:通用大模型賦能座艙人機交互更自然、更有情感,人車交互將越來越逼人和人的交互;面向垂直應用場景的智能體開始大批量應用上線;智能汽車智慧聲場創新場景實現批量化應用;端到端模型實現更安全、更類人、更絲滑的智駕體驗;大模型持續賦能企業全流程運營等。(記者 汪國梁 通訊員 許可亮)

全國政協委員韓民春:

揚長補短才能領跑世界

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揚長避短、領跑世界?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民春從做強優勢和補齊短板兩方面給出建議。

做強優勢方面,要強化創新優勢驅動,加大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前瞻布局關鍵零部件新體系、新材料、新結構等的研發;強化相關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大新能源汽車與高精度地圖、物聯網、語音識別等技術及車聯網等應用的深度融合;注重推動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配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補齊短板方面,建議夯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強度與韌,集中力量針對汽車芯片和操作系統等短板,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加強相關領域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創新和知識共享。同時,通過資源整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經濟。(記者 龔雪)

相關新聞>>>

“重慶造”問界M5又獲一項安全認證

3月5日,記者從賽力斯集團了解到,問界M5獲得中汽中心頒發的001號抗路面沖擊(誤用)安全能證書,這也是行業首個獲得“抗路面沖擊(誤用)安全能5A級認證”的新能源車型,代表“重慶造”汽車質量獲得了權威認可。

抗路面沖擊(誤用)安全能測試,旨在考察車輛在撞擊路面凸起、高速通過坑洼路面時的車輛安全,尤其是底盤耐撞和可維修。問界M5在90°撞擊路沿石、90°單輪制動過方坑等8大挑戰項目中,實現了全程不換件、超規則通過、零損傷滿分通關等成績,并實現了整車零瑕疵、結構零變形、外飾零剮蹭,獲得5A級認證成績單。(記者 楊駿)

“渝車出海”產權風險應對指引發布

3月5日,記者從市知識產權局獲悉,為賦能重慶新興產業發展,護航企業拓展全球市場,重慶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日發布4項創新成果:《重慶市汽車出口海外知識產權風險與應對指引》(以下簡稱《汽車指引》)以及《重慶市擬上市科創企業知識產權布局指引》《重慶市超硬材料產業專利導航報告》《重慶市衛星互聯網產業專利導航報告》。

據介紹,《汽車指引》聚焦“渝車出海”,系統梳理了車企出口海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知識產權風險,覆蓋從產品研發制造、海關通關、國際會展到海外銷售4個關鍵環節的20類潛在風險?!镀囍敢愤€精選了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商業秘密保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為車企提供風險管理實踐參考。目前,《汽車指引》已在長安汽車、賽力斯等龍頭企業試點應用,還將覆蓋更多的汽車出口企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