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 11:32:38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近日發布《致園區家長的一封信》,表示學校實行“作業熔斷制”,小學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業的,請讓孩子停止作業及時就寢,保證充足睡眠。近年來,浙江、安徽、山東等多地都在嘗試推出類似機制。雖然各地具體實施細則有所不同,但總能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作業熔斷”機制引發熱議的背后,本質還是對孩子們“累”的關切。2021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但在現實中,能達到這一標準的孩子并不多,有的是因為作業多,有的是因為孩子拖拖拉拉、寫作業磨蹭,也有的是晚上時間被課外學習占用。從保障學生睡眠的角度來看,“作業熔斷”機制的出發點是好的:這是給孩子們減輕作業負擔,有助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也要看到,“作業熔斷”要想真正起作用,絕不僅僅是一句“到點停寫作業”就能解決的。學校應審慎思考,孩子的學習質量、課業進度該如何保證?如何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自律性和自主性?換句話說,要想“作業熔斷”機制真正發揮作用,功夫應該在校內:通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而不是從睡眠時間里“摳”成績。通過課堂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認真高效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同時,課后作業要精選,減少重復、機械性作業,進而減輕學生課后學業負擔。
也有許多網友質疑,“作業熔斷”機制并不是強制性的,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也不盡相同,現實中很容易淪為“走過場”。有的家長認為,這種做法可能造成孩子故意拖延時間、“摸魚”寫作業等情況;有的家長看到學校作業少了,就自行“開小灶”加作業,不能真正減輕孩子負擔。“睡得好才能長得高、睡得好才能智商高、睡得好才能成績好”,孩子的睡眠、健康應是家長的首要關切。家長需要放平心態,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只有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齊心協力,通過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來給孩子真正減負,才能保證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