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19:39:10
來源:騰訊網
近日,手術機器人獨角獸泰坦醫療宣布,已收到納斯達克聽證小組的退市通知,自2023年3月10日開市起,公司普通股將從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退市。泰坦醫療稱,納斯達克的退市裁決并不會影響公司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未來公司將會在美國的場外交易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TMDIF”。
至此,這家號稱“達芬奇終結者”的手術機器人企業,幾經掙扎后終究還是退市了。
號稱“達芬奇終結者”,但十多年未有產品上市
(資料圖)
泰坦醫療于2008年在加拿大成立,專注于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制備。目前手術機器人主要包括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和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而后者被公認為是下一代手術機器人平臺的發展方向。在使用手術機器人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多孔機器人需要在病人腹腔部位開多個手術孔(一般為4個),進而使得微創器械進入腹腔操作,而單孔機器人只需要一個孔,因此具有手術空間要求低、創口更小、術后恢復期更快、成本更低的特點,被資本寄予厚望。
2009年泰坦醫療基于哥倫比亞大學IREP單孔手術機器人樣機的專利授權開發了SPORT單孔機器人系統,之后該系統改名為Enos 機器人單通道手術系統。資料顯示,Enos具有獨立照明的2D 高清攝像頭和可轉向 3D 高清內窺鏡攝像頭,通過一根25毫米切口的插入管進入患者腹腔,系統配有兩種多關節機械臂,可以用于特定手術任務和用于常見的手術任務的執行器。手術類型方面,Enos主要聚焦普通外科(膽囊切除術,闌尾切除術),婦科(子宮切除良性腫瘤)和泌尿科。
2018年,憑借手術機器人這張王牌,泰坦醫療登陸納斯達克,市值一度接近8億美元。泰坦醫療曾計劃覆蓋歐洲和美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而基于單孔機器人未來可能成為打破達芬奇多孔手術機器人市場壟斷的新型手術機器人產品,泰坦醫療曾號稱“達芬奇終結者”。
產品方面,泰坦醫療曾預計于2017在美國發售其手術機器人,但被推遲;2019年4月該公司表示將于2020年上半年提交完整的510(k)申請,但當年10月泰坦醫療就以資金缺乏為由再度推遲上市計劃。直到目前,泰坦醫療仍然沒有產品上市。
三度面臨退市危機,找不到買主
2020年5月,納斯達克股市向泰坦醫療發送員工退市決定函,理由是公司未能遵守上市公司必須擁有至少250萬美元的股東權益,3500萬美元的上市證券市值或50萬美元來自持續經營的凈收入的規則。一籌莫展之際,美敦力在當年6月與其達成合作協議,泰坦醫療獲得2000萬美元收入,脫離破產邊緣,之后,泰坦醫療還獲得了美敦力260萬美元的采購訂單。
不過,基于之后的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泰坦醫療再次出現經濟危機,2021年12月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id McNally宣布辭職。當月,泰坦醫療再次接到納斯達克退市警告。2022年2月,泰坦醫療宣布將其220余項專利組合許可給第三方,公司將繼續評估區域擴張和創收機會的選擇。
2022年7月,納斯達克給予了泰坦醫療額外的 180 天時間來重新獲得其在納斯達克市場的合規性。2022年9月,泰坦醫療宣布與美敦力簽署最終協議,兩家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業務中開發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而泰坦將在里程碑完成并驗證后獲得高達1100萬美元的付款。
雖然再度得到美敦力出手援助,但泰坦醫療仍然滑向了破產邊緣。2022年11月,泰坦醫療宣布出售公司,據外媒報道稱,在遍尋40多個買家后,沒有一方表示感興趣。在產品一再延遲上市后,市場對其技術前景已經充滿疑慮。
2022年年底,泰坦醫療仍未達到最低要求,納斯達克給出了退市決定。目前其最新股價為 0.14 美元/股,5年內已跌去了97.9%。
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前景良好,國內3家企業布局
雖然泰坦醫療幾經波折最終還是退市,但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依然是未來手術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方向。資料顯示,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于2018年商業化進入市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于2030年將達人民幣781億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為48.0%。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于2020年后的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將高于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
2018年5月,FDA正式批準了達芬奇單孔SP手術機器人適用的第一類手術——泌尿外科手術。國內目前有三家企業在布局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分別為微創、精鋒和術銳,其中微創醫療機器人的圖邁單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國內首例單孔腔鏡機器人膽囊切除術人體試驗;精鋒單孔手術機器人即將進入注冊臨床試驗階段,產品上市后將用于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典型手術治療;術銳純單孔手術機器人于2020年12月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術銳也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綠色通道)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企業。
文 |? 醫谷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