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亮眼的財報為何挽留不了資本的心-環球資訊

2023-03-13 13:47:43

來源:騰訊網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

作者 | 賈藝超

編輯 | 書馨


(資料圖)

京東物流的財報,展現出一體化供應鏈增長的切面。

從京東物流2022年的財報數據來看,有三大亮點:2022年,京東物流營收達1374億元,同比增長31.2%;外部客戶收入達891億元,同比增長50.8%,占比近7成;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經調整后的Non-IFRS凈利潤近8.7億元。

高增長、社會化、扭虧為贏三箭齊發,但這并沒有給京東物流的股價拉出漂亮的上升曲線。財報發布后,京東物流股價大跌9%,這時候我們該如何理解京東物流的價值?

財報數據亮眼,德邦、抖音助力

作為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轉型的代表性企業,一直面臨著如何擺脫母體輸血模式的考驗。

類似京東物流這樣的企業,不僅要好的增速表現,而且要從外部業務中要增長。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無論是京東物流,還是菜鳥,近幾年來發布的財報數據中,均有意體現外部業務占比這一核心指標。數據顯示,京東物流外部業務占比從2021年開始超過50%,到2022年達到64.9%,逐漸接近7成。

京東物流真的跑出來了嗎?

從京東物流近幾年的大動作來看,高增長有兩只抓手:收并購與增量市場。

根據京東物流外部業務占比的變化來看,自其2017開啟對外開放戰略以來,外部客戶業務在穩步增長。尤其是在2020年完成對跨越速運的收購后,其外部業務在次年突破50%的比例,并在當年出現了接近10%的大幅度變化。2022年,京東物流對德邦的收購再次為外部業務的增長蓄力,使得其增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京東物流整體營收430.08億元,同比增長41.14%;德邦總收入為85.68億元。刨除德邦的總收入,京東物流的總收入為344.4億元,同比增長13.03%。

(圖源:京東物流年度業績公告)

另外,從盈利的維度來看,第四季度京東物流產生的(Non-IFRS)盈利為10.04億;德邦計入的(Non-IFRS)盈利為3.32億元,占比超過33%。業務的并表讓京東物流的盈利數據顯得更加亮眼。

代表增量的第二大抓手便是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臺為代表的新增量。

根據抖音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抖音電商售出近239億單商品,平臺GMV更是出現數倍的增長。無論是草根內容創作者,還是頂流明星,大家開始全面直播帶貨。直播電商成功在原有的以貨架電商為主的頭部電商平臺格局中撕開一道口子,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而在這個過程中,京東物流也搭上了時代的快車。2022年,京東物流在直播電商領域頻頻布局,成為首批接入抖音電商“音需達”服務的物流企業后,京東物流為抖音電商平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送貨上門服務,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已服務超過2萬個抖音電商平臺商家。2023年春節期間,京東物流還成為快手電商官方物流合作伙伴,為廣大快手電商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不間斷的寄遞服務。

綜合來看,收并購的方式有效地緩解了京東物流在增加外部業務收入時的盈利焦慮,同時,新的增量市場則為其優勢資源提供了資源復用的場景。

尋找資源的“邊界感”

自以順豐、京東物流為代表的企業提出一體化供應鏈的概念之后,這塊業務也被看做各自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根據運聯研究院分析,供應鏈合同物流發展歸納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做基礎的運力外包,再延展到倉儲外包;第二階段是強調解決方案和資源管理的階段;第三階段則是能力的橫向、縱向延展,比如今年頻繁聽到的“精益供應鏈”。

順豐、京東物流們所說的一體化供應鏈屬于第三階段,核心在于物流服務能力延展,價值主要體現在庫存管理、全鏈條效率優化等。

京東物流的財報中,將京東物流的業務構成分為一體化供應鏈和其他。2022年,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收入774億元,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與單客戶平均收入均保持良好增長。

其中,2022年京東物流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近8萬家,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單客戶平均收入達36.5萬元。財報顯示,2022年,在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中,年收入貢獻超千萬的客戶收入占比已過半;年收入貢獻超1億元的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達26家,平均合作時長超過4年。

(圖源:京東物流年度業績公告)

在談價值延伸之前,首先要看京東物流的基本盤,目前其已經在倉、運、配領域形成龐大的網絡。

倉網層面,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500個倉庫,以及超過2000多個云倉,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其倉儲網絡總面積已超過3000萬平方米。

運網層面,收購德邦后,京東物流自營的運輸車隊運營超過40000輛車輛,在全國擁有400個分撥中心,合作超400條鐵路線路。此外,在空運能力方面,收購跨越之后其補齊了空運的短板,同時,京東航空在2022年開始正式投入運營,3架全貨機常態化運營,并通過合作方式覆蓋超1000條航空貨運航線。

配送網層面,收購德邦之后,其配送網絡規模進一步擴大,截止2022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擁有超過29萬名自有配送人員,運營超過18000+配送站及網點,絕大多數配送站和網點都是自營模式。

對于京東物流、順豐這樣企業而言,大家都在基于原有的資源進行價值鏈的延伸,但這個業務擴展的過程中,要明確資源體和資源體之間是有通用邊界。供應鏈合同物流大賽道的整體毛利是走低的,服務越是基礎,競爭就越是激烈。沒有核心競爭力,很容易陷入價格混戰,更無法證明自己能從成本中心轉型為利潤中心。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國內大部分網絡型玩家還處于定位不明確、廣撒網的階段,而其產品放在行業大盤來看,又不算出彩,所以,無論是競標還是估值,上升空間都受限。

目前來看,京東物流擅長的領域在快消、3C電子、家具家電等領域,其中快消是外部一體化供應鏈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行業,其核心也是在服務類似伊利這樣的頭部品牌的過程中,逐漸解耦其一體化供應鏈,從而形成針對細分市場的解決方案。

京東的利潤調節器

自去年劉強東回歸以來,多次內部會中都講要將“價格”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內部會中提到“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如今這一態度已經反應在京東的“百億補貼”計劃當中。

這是京東面當前電商格局的被動應戰。

根據京東集團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京東零售四季度營收2589.25億元,同比增長3.62%,增速為過去5個月中除二季度之外的最低,且呈現出連續下降的趨勢。

可見拼多多、抖音、快手為代表的下沉市場、直播電商對原有電商平臺的沖擊,使得京東不得不背水一戰。

而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百億補貼”計劃宣布以來,京東集團股價跌幅超過15%,顯然低價策略消耗了資本市場對于京東未來的盈利預期。

這種情況下,對于京東物流而言,低價策略,物流托底。

價格戰的背后是成本戰,京東物流或將成為京東的利潤調節器。

據京東財報顯示,其2022年履約開支為630.11億元,占收入的比例為5.71%,與去年同比減少了0.21個百分點。這種操作也使得,其在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受疫情影響,履約效率低、而配送費用高的大背景下,京東仍然維持了供應鏈成本的水平,履約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不增反降。

如此看來,京東物流在接下來至少承載著兩重壓力。一方面,要承接電商平臺價格戰中,京東對于履約能力的成本轉移;另一方面則是如何保持在一體化供應鏈方面,多年來維持的高增長以及外部業務占比的高增速。

總的看來,京東物流在一體化供應鏈上的投入帶來的市場滲透正在慢慢兌現,但京東進攻下沉市場過程中帶來的成本壓力也將成為京東物流轉型過程中的陣痛,接下來京東物流走向如何?你們怎么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