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因美重回“三甲”的路不好走 觀點

2023-03-07 10:53:34

來源:騰訊網

《投資者網》丁琬瓔?


(資料圖)

2月以來,“國產奶粉第一股”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因美”, 002570.SZ)忙于“公告”。

2月9日,貝因美公告稱,其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和實控人謝函及其關聯方于近日收到杭州中院出具的《執行通知書》、《執行裁定書》,要求其向申請執行人支付款項3.16億元。

同一天,貝因美又披露公告,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于2月7日簽署《表決權委托協議》,已將前述4800萬股份的對應表決權,委托金桔投資,隨后,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就在1月底,貝因美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2億元至1.8億元。

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

2月23日,貝因美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貝貝因美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被質押及凍結的上市公司股份數量為1.95億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99.22%,其中,被司法凍結的股份數量為5746.66萬股,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9.26%。而在此前的2月18日公告中,貝因美當時還稱,被司法凍結的股份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6.90%。一周時間,貝因美集團被司法凍結的股份占比增長了2.3%。?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9日晚,貝因美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實際控制人謝宏及其關聯方于近日收到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執行通知書》,要求貝因美集團、謝宏及袁芳向申請執行人長城國融共計支付款項3.16億元。

此番強制執行,源于5年前的一次股票收益權融資。公開信息顯示,貝因美集團質押給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后轉讓給長城國融的4800萬股貝因美公司股份。因無力償還,貝因美集團質押給中航信托的4800萬股股票被申請強制執行。

貝因美在該公告中提到,相關被質押股份若被法院強制執行,可能引發其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的后續被動減持,非其主觀意愿的減持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在披露其實控人被執行事項的同一日,貝因美也披露公告,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于2月7日簽署《表決權委托協議》,已將前述4800萬股份的對應表決權,委托金桔投資,委托期限自協議生效之日起不超過2年。公開信息顯示,金桔投資成立時間為2023年1月10日,也就是成立至公告發布日,還不足一個月。

公告一出,深交所及下發關注函,要求貝因美說明貝因美集團被凍結、質押股份是否存在強制平倉風險,是否可能導致貝因美控制權發生變更等情況。

2月17日,貝因美在回復中稱,相關質押股份均未設定強制平倉線,故不存在強制平倉風險。貝因美集團正在通過盤活、變現資產,努力回籠資金等方式力爭妥善解決相關債務問題。此外,貝因美在上述回復中稱,表決權委托目的是為了推動貝因美集團相關債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積極維護上市公司控制權穩定,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分析人士認為,貝因美控股股東的高比例質押狀態,如果一旦發生強制平倉或其他以質押股權為標的的司法處置,都可能造成貝因美控股結構的變化。此外,盡管大股東的問題并不會直接導致上市公司退市,但是會對上市公司正常經營帶來很大困難。

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也對控股股東的困境表示關注。?

新生兒減少業績預虧

官網顯示,貝因美品牌初創于1992年,以“育兒專家,親自顧問”為品牌定位,業務涵蓋嬰幼兒食品、親子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涉及親子服務、親子健康、親子教育等領域。

公開信息顯示,貝因美公司成立于1999年,并于2011年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被稱為“國產奶粉第一股”。

今年1月31日,貝因美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股東凈利潤預計虧損1.2億元至1.8億元。

關于業績變動的原因,貝因美在公告表示,一方面,報告期內新生兒出生數持續下降,嬰配粉行業市場增長趨緩。

公開信息顯示,新生兒出生數持續下降,而出生率下降導致奶粉產量直線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這是1950年以來,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的數據,2016年-2021年中國奶粉產量從139萬噸降至97.9萬噸。

此外,上述業績預告中提到,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公司整體運營節奏被打亂,部分訂單無法及時滿足,成本費用上升,應收賬款回款風險加大,公司進一步增加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

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貝因美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約11.45億元、11.39億元,壞賬準備余額分別為5.03億元、3.98億元。

據了解,在2015年,奶粉配方注冊制出臺新規后,各大廠商為清庫存大打價格戰,貝因美為搶占市場開始對優質客戶大幅度授信。即向分銷商、經銷商大量壓貨,應收賬款或就此埋下隱患。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向經銷商賒銷貨物是貝因美的一大問題,這些賒銷的產品賣不掉就形成了積壓的庫存,進一步形成應收賬款,而積壓后日期不好的貨品,仍然需要貝因美來清理,只能虧損出清。

“2022年對于貝因美來說是非常艱難的一年。”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體系的不穩定,新品的乏力,老品的滯銷,給貝因美的現金流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是后續影響公司整體運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2022年的業績真實的反映了整個貝因美目前的現狀,以及整體的不佳。”

扣非凈利潤七年六虧

事實上,貝因美虧損已是常態。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貝因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1億元、-10.57億元、0.41億元、-1.03億元、-3.24億元、0.73億元,2021年扭虧為盈之后,2022年再次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2018年及2021年歸母凈利潤勉強扭虧,從扣非凈利潤來看,貝因美2018虧損2.17億元,2021年,在貝因美大幅縮減開支,銷售費用同比下降了31.58%之后,扣非凈利潤勉強回正,為0.07億元(見圖)。?

根據公開信息,貝因美近日在海南博鰲舉辦了“筑基蛻變 共展宏圖”新品發布會,據了解,為了精準把握新一代辣媽的喂養消費需求,提高品牌聲量,“貝因美艾貝可”將投入超千萬級的品牌推廣,與熱門綜藝《生活真美好》《辣媽辣么美》達成戰略合作,進行品牌聯動推廣,與明星辣媽謝楠、張嘉倪、運動員楊云、歌手弦子共同合力種草。

僅一個產品投入超千萬的品牌推廣,可見貝因美對品牌推廣的投入重視程度。

業績預告中未提及2022年營收,根據三季報,貝因美去年前三季度營收為24億元,幾乎與2021年全年收入(25億)持平,另據華鑫證券研報,貝因美2022年營收增速超30%,只是,2022年的貝因美“增收不增利”(見表)。?

業內人士認為,“增收不增利”、業績長期虧損,與其自身創新能力不足不無關系,而創新能力不足的背后,則是其研發投入的不足。

財報顯示,貝因美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季度同期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89億元、7.45億元、5.80億元,而同期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12億元、0.26億元、0.15億元,盡管貝因美2021年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營銷開支,但其研發部分的投入相較之下仍然顯得“微乎其微”,這樣的研發投入顯然跟行業頭部公司存在差距。

自去年以來,貝因美在銷售渠道上進行了大幅度轉型,嘗試通過網絡平臺和新零售模式銷售貨品。貝因美在接受調研時表示,2022年雙11公司全網GMV同比增長超過20%,抖音、拼多多等平臺大幅增長(其中抖音平臺增長200%以上)。

2020年,貝因美曾發布《2020年-2024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以用戶數據為核心,產品為基礎,數智化驅動的母嬰新零售業務模式,產品銷售規模重回行業“三甲“,成為母嬰行業領軍企業。

兩三年過去了,面臨多年虧損的業績壓力以及控股股東的不確定性影響,“國產奶粉第一股”能否實現“重回行業前三”目標,目前還是未知數。(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 貝因美重回三甲的路不好走 控股股東 公司控股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