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13:48:37
來源:騰訊網
美聯儲對通脹有些失控,海外股市普跌,港股再度考驗20000點整數關口,美股、港股整車板塊無一幸免。但A股汽車板塊卻走出了相反的行情。
(相關資料圖)
文 /《汽車人》張恒
上周(2月20日-26日),全球金融市場再生動蕩,道瓊斯指數破位下跌,恒生指數再度考驗20000點大關;上證指數卻逆勢收漲,A股整車板塊表現不俗。
A股:汽車板塊普漲
資金面上,北向資金凈賣出41.2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24.83億元,深股通凈賣出66.08億元。資金凈買入最多的板塊是農林牧漁和鋼鐵,減持最多的是半導體和汽車整車。
在外資增持前十名的企業里,有三一重工和海螺水泥。加之中國重汽和一汽解放近來的表現不錯,說明基建、地產業仍是市場熱點,商用車股有望保持強勢。
在外資減持的個股中,排名前兩位的是陜西煤業和比亞迪,分別被賣出了10.3億元和10.06億元。巴菲特減持比亞迪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市場熱點方面,汽車業的熱點仍在汽車零配件概念中,鈉電池概念和4D毫米波雷達概念股均有超常的表現。
2月23日,鈉電池生產商中科海鈉與江淮汽車合作的車型思皓EX10花仙子正式亮相。作為一款A00車型,其電池容量為25kWh、電芯的能量密度140Wh/kg。數據并不亮眼,卻實現了鈉離子電池正式裝車從0到1的里程碑,引發了市場關注。
另有消息爆料,特斯拉最新HW4.0硬件系統配置了高分辨率毫米波雷達。機構推測可能為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受此影響,A股4D毫米波雷達概念異軍突起,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新熱點。
4D毫米波雷達系統精度更高,可以適應更多復雜路況,包括識別較小的物體、被遮擋的部分物體,以及靜止或移動障礙物的檢測,有望成為高級智能駕駛的傳感器的未來發展路線。
經濟方面,高盛調高了中國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由3%大幅上調到5.5%。它們認為對經濟增長作出最重要貢獻的是居民消費,預計2023年居民消費增長或將達到8.5%。
過往有一個規律:隨著兩會的結束,穩增長政策逐漸落地,傳統機械鏈以及地產鏈等穩增長板塊上漲的概率會更高,且平均收益也會更高。所以,商用車板塊的行情有望持續。目前可以看到,一汽解放在近五周當中實現了四周上漲,已經走出了雙底的形態。
上周,上證指數上漲1.34%,收于3267點;創業板指數下跌0.38%,收于2428點,連續4周下跌。其中,汽車板塊上漲1.96%。
《汽車人》認為,市場對中國經濟是強復蘇還是弱復蘇產生了分歧,疊加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反復,所以市場風格在上周出現了較強的高低切行情,各個板塊快速輪動。資金對于熱門行業和題材的炒作,主要是以短線題材炒作為主。難得的是,汽車零配件的熱門概念塊已經保持了幾周的熱度。
H股:持續殺跌
上周,南向資金大幅凈買入達45.18億港元,較上周增加1.4億港元。恒生指數公司將小鵬汽車納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剔除中國飛鶴。
港股到底是像2016年那樣千金難買牛回頭,還是像2019年那樣就此見頂,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人民幣是繼續升值還是貶值;二是指數中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是否能順利回升。從國內南下資金來看,它們對于港股業績重新走強是持積極態度的。
消息面上,2月23日,吉利發布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吉利銀河,表示將推出電混和純電兩條產品線,吉利銀河一口氣預告了2025年前將上市的7款新品,其中最早的一款L7車型將在2023年二季度開始起交付。市場人士認為,吉利的新能源產品矩陣缺失,推出新品牌勢在必行。
上周,恒生指數下跌3.43%,收于20010點,連續4周下跌,再度考驗2萬點的整數大關;恒生科技指數大跌5.80%,收于4010點,也是連續4周下跌。其中,港股汽車板塊下跌3.22%,連續3周下跌。
《汽車人》認為,海外市場風險偏好正急劇下降,港股大跌是其中的反應之一。像長城、廣汽、重汽這些同時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A股收漲H股卻收跌,說明上周整車股的走勢主要是受金融環境的影響,和基本面關系不大。這同時也表明,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在當前的環境下是更具優勢的。
美股:汽車板塊破位下跌
實際上,北向資金的流動與美股的走勢高度相關。在1月強勁勞動力和消費數據的支持下,美債收益率快速飆升,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逼近4%,已經接近2007年那一輪周期的高點。
投資者擔憂美聯儲會調高加息的力度,基金加速拋售美股,拋售規模達到了年內最高水平。華爾街預計,美聯儲最終的利率目標或將達到5.6%,比之前的預估上修50個基點。
摩根大通CEO近期也公開表示,美聯儲對于通脹有一點點失控。
受此影響,美股在上周二創下年內最大的單日跌幅。當天全球風險偏好急速下降,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股市無一上漲。
理論上,美債利率快速上漲,對于美股、港股,甚至A股都會帶來沖擊。但以往都是美債利率上升,同時發展中國家經濟下滑;而這一次正好遇到了中國經濟復蘇期,所以這次情況有些許不同。A股的表現也不算太差。
消息面上,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要求日本企業今年加薪約5%,這是近28年來最大的加薪要求。豐田汽車在第一輪和工會的談判中同意增加包括基本工資和一次性支付獎金在內的員工薪酬,連續第三年完全滿足工會要求。豐田表示,今年一次性支付獎金的數額將相當于6-7個月工資。華爾街將因此改變豐田汽車未來的盈利預期,進而影響到股價。
更重要的是,之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將3%的工資增長作為結束日本多年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先決條件。受漲薪預期的影響,日元開始轉強,這將對美元將來的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
2月22日,位于美國加州的特斯拉全球工程總部正式揭幕。該總部的建設意味著特斯拉除了汽車公司的身份之外,還參與到了新能源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
上周,道瓊斯指數破位下跌2.99%,收于32816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33%,收于11394點;雪球中概30指數大跌6.52%,收于1629點,連續4周下跌。
《汽車人》認為,未來一周,市場將聚焦于美國通脹表現和美聯儲的表態。美聯儲的目的明確,就是要用高利率來壓低消費需求。需求下滑,美國汽車業必然受到影響,因為汽車消費和房屋租賃是美國CPI當中兩個最大的權重。如果通脹超預期,美國本地汽車股下跌的邏輯就沒問題。
實際上,豐田汽車、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股價均在上周破位下跌后,再度回到了低位區間,后市的走向變得撲朔迷離。
造車新勢力方面,蔚來和小鵬汽車上周下跌后,觸底反彈的趨勢遭到破壞,呈現出再度考驗低點的趨勢。新勢力品牌的估值水分被進一步擠出。
理想汽車一直聚焦增程式技術,該技術雖有爭議,但無疑是當下的市場熱點。包括比亞迪和吉利在內,越來越多車企推出了基于增程式技術的車型。而理想汽車產品價位更高,且毛利率更好,股價與其他新勢力拉開的距離進一步增大。
簡言之,外資因為風險而流出美股和港股,因為中國經濟復蘇而流入A股。這種形下,A股的表現當然就不算差,A股整車股實現了逆勢上漲。但美股和港股的汽車板塊就難改下跌的命運了。
從板塊上看,資金關注的焦點仍在A股的商用車和汽車零配件的技術創新上。【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