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 09:37:37
來源:騰訊網
2023年1月30日,美中嘉和醫學技術發展集團第二次遞表港交所,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為聯席保薦人。公司曾于2022年5月31日首次遞表,目前申請資料已失效。
招股書顯示,公司為中國一家腫瘤醫療解決方案平臺,以先進腫瘤診療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為特色,公司亦為擁有多間質子治療艙的少數中國民營醫療機構之一。
(資料圖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中國所有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中,按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的自營或托管腫瘤醫療機構的數目計,公司排名第二;按2021年中國的腫瘤治療賦能服務的收入計,公司排名第一;及按截至2021年12月31日自營或托管放療設備單位的數目計,公司排名第二。根據同一資料來源,截至同日,公司亦為制定中國放射治療多項國家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中的唯一一家民營醫療機構。
公司通過自營醫療機構為癌癥患者服務及通過網絡業務賦能第三方醫療機構。于公司的自營醫療機構,公司憑借高水平的MDT專家及以精準放療為特色的強大診療能力,為癌癥患者提供整個護理過程中全方位的腫瘤醫療服務。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于中國擁有七家運營中的自營醫療機構,包括兩家腫瘤醫院、三家門診部(或診所)、一家影像診斷中心及一家互聯網醫院。
截至同日,公司于中國擁有另外一家在建自營腫瘤醫院。通過公司的網絡業務,公司憑借一體化腫瘤相關服務(主要包括醫療解決方案(包括醫用設備及云平臺服務)、管理及技術支持以及經營租賃)賦能廣泛的企業客戶網絡(主要是醫院)。
此外,公司已將在線線下醫療資源整合入云平臺,以提供網絡業務項下的多項基于云的服務。公司的云平臺助力提升低線城市的腫瘤醫療質量,緩解中國主要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的狀況。
于2021年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網絡業務服務的企業客戶分別達88家及66家。具體而言,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以云平臺服務、管理及技術支持以及經營租賃賦能17家合作醫院。
公司的收入由2019年的人民幣126.6百萬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人民幣470.5百萬元。公司的收入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291.3百萬元增加0.5%至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人民幣292.7百萬元。
于2019年及2020年,公司分別錄得毛利人民幣32.7百萬元及人民幣7.4百萬元,于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分別產生毛損人民幣47.1百萬元、人民幣25.3百萬元及人民幣113.3百萬元。
于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分別錄得經調整虧損凈額人民幣92.0百萬元、人民幣321.6百萬元、人民幣488.1百萬元、人民幣355.5百萬元及人民幣372.3百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醫療解決方案業務的收入及收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分銷商。公司未必能維持與分銷商的關系或進一步擴大公司的分銷商網絡。于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就向分銷商銷售的醫療解決方案分別產生了84.7%、63.7%、78.0及85.4%的收入。
此外,公司的醫療機構的運營容易受到醫用設備及相關軟件、藥品和醫用耗材成本波動的影響,這可能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于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醫用設備及軟件的成本分別為人民幣1.4百萬元、人民幣16.7百萬元、人民幣188.2百萬元、人民幣111.0百萬元及人民幣89.6百萬元,分別占公司同期收入成本總額的1.4%、10.5%、36.4%、35.1%及22.1%;公司的藥品、耗材及其他存貨的成本分別為人民幣24.3百萬元、人民幣38.3百萬元、人民幣75.1百萬元、人民幣50.3百萬元及人民幣73.9百萬元,分別占公司同期收入成本總額的25.9%、24.1%、14.5%、15.9%及18.2%。
公司募資擬用于擴建公司的醫療機構并升級設備基礎設施;上海醫院質子中心采購質子治療設備、建設質子治療中心及后續的質子治療臨床應用;投資研發及人才培養;升級公司的CSS服務,以擴大公司的業務規模并增加市場份額;擴大公司互聯網醫院的服務范圍和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