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為啥10年過去了,A股還停留在3000點沒變化?終于有人說透了……

2022-10-27 21:53:19

來源:騰訊網

哎,最近,全球資本市場都在一直坐過山車。


(相關資料圖)

美國在大力加息和減速加息之間搖擺不停,不加息通貨膨脹根本壓不下來,猛加的話經濟又提前陷入衰退,所以這兩天美股也天天跟著美聯儲這個總水閘搖擺。

英國出了一個只干了40多天的“戰士”首相,一上臺就想當第二個撒切爾夫人,邊壓通脹邊出減稅計劃,一頓左右互搏下來,直接給大英帝國來了一個股債匯三殺,還差點把英國養老金整來爆了倉,當首相的時間還沒有長過一棵生菜。

至于港股,這波下跌已經跌回1997年了,很多人從700塊開始捧在手里的騰訊,已經跌到200塊了。

圖源:同花順

然而,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A股卻始終保持著一個堅持了十多年的習慣,無論你出走半生還是遠行千里,它永遠都在——

打3000點保衛戰。

看了眼今天收盤,上證指數還停在2982.9,3000點的門檻上。

圖源:同花順

好么,國美老板黃光裕被關進去十多年,關進去的時候A股差不多3000點,放出來之后A股還在打3000點保衛戰,簡直是穩得不能再穩!

有很多朋友非常好奇,為什么十年過去了,A股還是3000點?未來到底還有可能漲上去嗎?

今天我就給大家盤一盤。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股市的本質是什么?

股市本質上是一個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地方。

上市公司通過向社會發行股票,獲得資金來源,從而擴大規模,賺更多的錢,投資者通過投資股份公司,在股價上漲中獲得財富的增值。

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邏輯。

別看A股過了十幾年還是3000點,但在履行基本的融資職能上還是沒含糊的。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2年年末到2022年8月末的十年間,累計有2527家公司登陸A股市場,證券行業累計幫助各類企業完成了股權融資14萬億。

僅今年一年,截止到8月末,新增的上市公司就高達254家,其中很多都是半導體、生物醫藥、公用事業、能源這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司。

從這個角度來看,要說A股在過去十年間,完全碌碌無為,還是有失偏頗的。

但為什么上證指數這么努力了,就是漲不上去呢?

圖源:網絡

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有不靠譜的東西在拖后腿。

過去十年間,A股的上市公司的確在不斷增加,新增上市公司也沒什么問題,但有進得有出,A股之前退市的步伐始終沒太跟得上。

雖然在場資金不少,但下面一堆垃圾股、妖股、仙股拖累著,散戶比重又大,投機炒作之風盛行,資金大進大出頻繁,時常出現跟風炒作者大口吃肉、價值投資者關燈吃面的局面,就這么磨來磨去,指數自然很難向上突破。

當然,吊車尾的垃圾股在后面拖累,也有在前面帶頭沖鋒的排頭兵,尤其是各種五倍十倍的大牛有的是,像茅臺、隆基、陽光電源、三一重工、牧原······一抓一大把,這其中糾纏著的是各種周期、政策、行業的變化,善于發現價值、善于擇時的人,還是有賺到錢的。

圖源:同花順

只是說,大多數追漲殺跌的散戶,經常在山頂梭哈、抄底抄在了半山腰,最后也只能暗自發誓再也不進場了。

由此觀之,A股看上去是3000點十年沒有變,實際上背后卻另有一番波瀾壯闊。

當然,更多朋友關心的是,A股會一直停留在3000點嗎?

先說結論,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稍微樂觀一點。

為什么呢?

先說一個A股的跨時代變化:注冊制改革。

在這之前,A股一直實行的是核準制。

從核準制到注冊制改革有很多調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只說最核心的一點變化:

企業上市和退市的路徑都更加通暢了。

在核準制時代,企業要想上市,那得排隊等批準,企業上市難導致可選擇的股票標的極其有限,而錢又那么多,大量上市公司估值過高,股票價格時常出現嚴重脫離基本面的情況。

再加上退市極其困難,資金熱衷于賭博和投機,各種垃圾公司的概念炒作浪到飛起,市場資金嚴重錯配,妖股暴漲暴跌,優質企業反倒得不到該有的資金配置。

而進入注冊制時代,上市和退市兩個閥門都打開了,只要符合上市要求,想上的企業都能上;該退市的時候毫不含糊,直接退掉,瞎炒妖股有可能直接被活埋。大家可以去看看近年來的退市數據,相較于之前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圖源:網絡

光是在2022年的前八個月,從A股退市的公司已經達到了46家,相較于2021年全年增加了130%,達到前三年退市公司的數量總和,創下了歷史高峰。

隨著A股企業上市、退市路徑的通暢,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會逐漸加強,企業的市場估值也會逐漸與其基本面相靠近,資金也會相應實現更加高效的配置,不講價值串通一氣割韭菜的玩法會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真正的好公司更有可能獲得長遠發展,股價跟隨業績水漲船高,整體來說還是未來可期。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提下,中國人的資產配置格局其實也在發生變化。

如今,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大背景下,樓市的金融屬性正在不斷弱化。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商品住宅銷售額下降近三成。

大家都不用專門去看各種房地產行業的專業數據,打開房產APP看看很多城市房價的走勢就能夠明白,未來還想靠房地產暴富、甚至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那是真的挺難的。

面對這種局面,對于絕大多數家庭資產都以房產形式存在的中國人來說,整體必然會面臨財富遷移的抉擇。

動機很簡單:抗通脹、賺大錢。

圖源:網絡

樓市普漲時代結束之后,巨量的財富會從樓市溢出,其中必然會有流向資本市場的部分,這背后所對應的則是巨大的資金增量,長期來說還是利好股市的。

最后還要說,中國實體經濟的實力是全世界公認的,就不談舉世聞名的醬香科技,像隆基綠能、比亞迪、寧德時代這些公司拿出去也是出了名的能打。

尤其是在這輪全球資產泡沫破滅之后,經濟的脫虛向實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而作為全世界制造業部門最全的中國,自然會成為很多資本的目的地。

以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為代表的大資本家們都在高呼著押注中國。近期的外資流出與美國加息周期密切相關,但從長遠來看,A股依然是很多大資本家賺錢的熱土,巴菲特都在比亞迪上狠賺過。佩洛西天天搞事情搞成這個樣子,也沒耽擱她老公在A股賺錢。從這個角度來說,A股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所以A股會一直停留在3000點嗎?

用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一句經典語句來回答下: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與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最后一個問題,很多朋友都在關心,A股一直3000點,我們該咋辦呢?

大道至簡。

每一個在資本市場里投資的弄潮兒,還是都應該回到股市的本質:資源的優化配置。

優質企業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資金,做大做強,回報社會和股東;只想著圈錢、不務正業的企業終究會惡有惡報——這是我們思考問題的起點。

就像過去這些年,有不少人都靠著炒ST股賺了錢,但隨著退市機制的完善,炒ST股被活埋的風險也是在不斷攀升的。

圖源:網絡

所以,對我們來說,想分享中國資本市場逐漸完善的紅利,最重要的,還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價值的眼睛。

畢竟,A股曾經也登上過6000點的高峰,如果有下一次,希望它能來得更穩、也更持久一些。

而在這之前,送大家一句話:不做預期,只做應對。

作者:謹川

關鍵詞: 為啥10年過去了 A股還停留在3000點沒變化終于有人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