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虧損近百億,股價縮水近98%!每日優鮮收退市警示函!

2022-06-08 05:22:20

來源:騰訊網

伴隨著各種負面消息的曝出,不管是供應商、消費者還是投資者,正在對每日優鮮失去信心。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志

全媒體記者/楊笑笑

來源/官網

每日優鮮CEO徐正曾說,“十年為一個視角,十年為一個周期。提前布局,恐怕是所有的關鍵。”

2014年,每日優鮮成立。2021年6月,每日優鮮搶在叮咚買菜之前,率先在美股敲鐘上市,成為了中國生鮮電商第一股。然而,如今還沒到十年,每日優鮮就迎來了生死攸關的的重要時刻。

欠款、斷供、投訴不斷,每日優鮮的多事之秋

最近,每日優鮮再次成為了媒體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據天眼查顯示,5月27日,每日優鮮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金額532.95萬元。這并非每日優鮮首次成為被執行人。據了解,該公司此前已有歷史被執行信息7條,涉及金額超過330.6萬元,涉及的案件類別包括網絡服務合同糾紛、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等。

另據工信部消息,每日優鮮等APP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這些軟件被發現存在違規收集、超范圍使用個人信息,以及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問題。對于工信部的通報,每日優鮮回應稱,會積極落實整改。

然而,禍不單行,今年以來,每日優鮮還面臨著因拖欠貨款,被供應商斷貨的問題。綜合山東商報、時代財經等媒體的相關報道,每日優鮮因拖欠2020年貨款被供應商訴至法庭,在協商的供應商名單中,欠款金額最多的接近千萬元。甚至還傳出了供應商上門討債的消息,還有供應商在其總部大樓下拉橫幅討債。

除了媒體的報道,還有供應商在黑貓投訴上控訴每日優鮮拖欠貨款。有用戶投訴表示:“從2021年底開始,常州每日優鮮分部一直各種理由拖欠貨款,對接人一直說等兩個星期,一邊忽悠繼續供貨,并威脅不供貨,所有貨款都不結,導致一直供貨到今年2月底,貨款103萬,現聯系對接人電話不接,微信不回,聯系北京總部也是推諉到聯系常州對接人處理,現在一期貨款拖欠*個月,質保金3萬也沒有說法,已經嚴重逾期未付,也沒給任何說法。”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每日優鮮與超過2300家供應商合作。據南方周末報道,每日優鮮的供應商采訪表示,“合作以后,每日優鮮就沒正常結過幾次賬,然后就開始拖欠了。”

據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尚未支付的供應商欠款凈額為16.52億元人民幣,同比2020年三季度末的10.88億元人民幣增加了34%。這些應付賬款里包括三大類供應商貨款、外包配送公司運費、營銷服務提供商的服務費。

有用戶在黑貓投訴上表示,“目前每日優鮮華南倉已基本停擺,90%的供應商已停貨,每日優鮮還是毫無還款計劃。”

事實上,除了供應商的問題,不少消費者也表示在每日優鮮平臺上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

在黑貓投訴上,每日優鮮的相關投訴高達3098條,其中,有消費者投訴表示,在平臺上面買的粽子吃出異物、買到劣質羊肉卷、快過期的酸奶、洋蔥腐爛發臭、甚至有的用戶表示吃完后出現腹痛腹瀉……

作為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在產品質量上卻無法保障“新鮮”、甚至出現了許多劣質產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問題。實際上,每日優鮮此前還數次被監管通報,登上食品抽檢黑名單。

上至供應商,下至消費者,每日優鮮在供銷兩端陷入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連年虧損盈利難,面臨退市風險

不管是拖欠貨款,還是在平臺上兜售劣質產品,歸根結底就是,每日優鮮目前的資金已經十分緊張了。

在早期為了搶占互聯網賣菜市場,許多生鮮電商平臺包括每日優鮮,紛紛燒錢圈地、通過低價促銷吸引消費者。

招股書顯示,自2014年成立以后,每日優鮮每年都會出現凈虧損和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凈流出。

2018—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16億元人民幣、29.094億元人民幣和16.492億元人民幣。

據2021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21.219億元人民幣(約合3.293億美元),營收成本為18.613億元人民幣(約合2.889億美元),毛利率僅為12.3%,而2020年同期毛利率為16.6%。財報解釋為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中向顧客提供的折扣、優惠券和激勵措施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2021年,每日優鮮加大了銷售和營銷的開支。2021年二季度,銷售和營銷開支為3.047億元人民幣(約合4720萬美元),而2020年同期為1.392億元人民幣。到了第三季度,銷售和營銷開支為2.562億元人民幣(約合3980萬美元),而2020年同期為1.703億元人民幣。財報解釋為這主要是由于公司為獲得新客戶和留住現有客戶而舉行了線上和線下廣告活動,從而使得廣告和營銷推廣費用增加。

此外,每日優鮮第三季度凈虧損為9.737億元人民幣(約合1.511億美元)。2021年,公司預計凈虧損超過37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優鮮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為24.795億元人民幣(約合3.848億美元)。

不難發現,為了吸引客戶,增加消費者的粘性,每日優鮮依然在不斷地加大營銷和購物折扣優惠,這也進一步壓縮了其利潤空間。

而造成每日優鮮虧損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履約成本過高,據了解,履約成本主要由倉庫租金、配送員工資等要素構成。此前招股書顯示,履約成本是每日優鮮運營費用的最大占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分別為12.393億元人民幣、18.330億元人民幣、15.769億元人民幣,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9%、30.5%、25.7%。據最新的財報顯示,每日優鮮2021年第三季度履約開支為6.379億元人民幣。

對于高昂的履約成本,就不得不提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了。為了提高配送時間,快速出貨,每日優鮮首創前置倉模式,把倉庫設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這種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十分便利、快速,而對于每日優鮮而言,則意味著高成本。因為前置倉屬于重資產模式,前置倉門店的管理成本、人工成本等,使得履約成本進一步加重。在前置倉模式的壓力下,每日優鮮不堪重負。而每日優鮮的前置倉的網點數量從2019年的1500個,縮減至2021年一季度的631個,二季度進一步縮減至625個,而三季報沒有公布網點數量。

事實上,低利銷售,在價格戰的戰火和前置倉的高成本壓力之下,盈利難問題依然困擾著每日優鮮。而連年虧損后,每日優鮮似乎有些撐不住了。

6月4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由于該公司ADS的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內低于1美元,低于持續上市合規標準,因而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門于發出的通知函。公告透露,每日優鮮在收到通知后有180天的時間,或至2022年11月29日重新符合最低股價要求,期內公司ADS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

截至6月7日,每日優鮮報收0.308美元/股,與13美元的發行價相比,縮水97.6%。

此外,值得警惕的是,網傳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已移民香港,而其某名老股東6月1日以市價9折一次性拋售1473萬股普通股。

伴隨著各種負面消息的曝出,不管是供應商、消費者還是投資者,正在對每日優鮮失去信心。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文章好看就點這里

關鍵詞: 四年虧損近百億 股價縮水近98%每日優鮮收退市警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