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11:04:46
來源:騰訊網
2021年,對整個家電行業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零售業尤其是線下零售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當然,作為全球領先的家用電器制造商之一的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智家” SH:600690、HK:06690)也未能幸免。
前不久,海爾智家公布了2021年財報。財報顯示,海爾智家營收、利潤實現雙漲,毛利率等方面也持續改善。據貝多財經了解,不少機構更是給出“買入”和“增持”的評級,但二級市場似乎反響平平。
貝多財經發現,包括瑞信、摩根大通、匯豐研究、大和,以及招銀國際等雖然對海爾智家保留“買入”或“增持”評級,但卻下調了海爾智家的目標價,或下調對海爾智家的2022年預測市盈率等預期數據。
目前來看,海爾智家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一、業績可圈可點,股價久違上揚
據2021年財報顯示,海爾智家當期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至2275.56億元,較2019年增長13.3%。從營收結構來看,2021年海爾智家中國智慧家庭業務實現收入1207.91億元,同比增長22.2%;海外家電與智慧家庭業務實現收入1137.25億元,同比增長13.0%。
據了解,海爾智家已于2020年三季度剝離卡奧斯業務、已于2019年三季度剝離日日順物流業務,如果剔除卡奧斯和日日順物流業務剝離的影響,按同口徑比較,2021年營收分別較2020年、2019年增長15.8%、23.4%。
對于收入增長,海爾智家在財報中給出解釋稱,“主要在于充分發揮在高端品牌布局、成套產品與場景方案等方面的優勢,放大單用戶價值,實現高端品牌的快速增長”。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海爾智家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6.7%至132.17億元,較2019年增長7.2%;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7.1%至130.67億元,較2019年增長59.2%。其中,中國智慧家庭業務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7.5%至74.56億元;海外家電與智慧家庭業務經營利潤同比增長48.1%至59.26億元,經營利潤率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至5.2%。
毛利率提升,主要系海爾智家通過提升高端占比、優化產品結構,供應鏈的數字化變革提升運營效率等措施消化成本壓力,以及處置低毛利業務所致;費用效率優化則主要系在中國市場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優化組織運營效率與費用投放效率;海外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以及運營效率提升。
海爾智家如此亮眼的業績可謂是賺足了眼球,投資者的態度迎來“大轉彎”。在財報發布后,海爾智家股價實現“跨越式”回升,迎來了久違的上揚。2022年3月31日,海爾智家在A股市場的股價就上揚逾3%,收報23.10元/股,市值增長66億元。
相比之下,海爾智家在港股市場的漲幅則并不明顯。2022年3月31日,海爾智家在港僅上漲0.59%至25.45港元/股。而在2022年4月6日,海爾智家在A股市場、港股市場雙雙下跌,盤中最低分別報23.41元/股、25.35港元/股,飄忽不定。
事實上,股價的回升不僅是投資者看到了亮眼的財務業績,還與多家評級機構上調或維持高評級以及股票回購有關。
財報發布當日,廣發證券就發布評級報告稱,“維持海爾智家‘買入’評級,最高目標價為30.85港元”。次日,中信證券發布評級報告稱,“將海爾智家評級由‘增持’調高至‘買入’”。同日,中泰國際、開源證券均維持“買入”評級。
3月30日,海爾智家還一并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回購不低于15億元且不超過30億元的A股股票,用于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同日,海爾智家還公告稱,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6元。
貝多財經了解到,2022年4月1日,招銀國際發布研報稱,維持海爾智家“買入”評級,并稱即使行業承壓,但該公司表現依然優秀,輕微下調未來兩年利潤6%,基于15倍的22財年預測市盈率,現價為12倍,目標價調整至30.66港元。
同日,大和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海爾智家“買入”評級,下調2022-23年每股盈利預測2%-3%,以反映較弱的消費者情緒。另,因下調2022年預測市盈率由19.2倍降至15.8倍,對海爾智家(HK:06690)的目標價由38.2港元下調18.3%至31.2港元。
同樣的,匯豐研究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下調海爾智家目標價至43.3港元,并給出“買入”評級,并稱海爾智家2021年實現符合預期的利潤增長,當中內地業務增長強于預期,認為雖然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相信通過市場份額增長及效率提升,可達成其利潤增長目標。
匯豐研究在報告中稱,2021年下半年中國需求放緩、投入成本上升,加上全球供應鏈中斷,行業挑戰重重,但海爾智家仍達到全年純利目標,全年中國家電銷售增長21%,超出管理層15%的增長目標。
摩根大通(即“小摩”)則給出“增持”評級,稱海爾智家規模不斷擴大,加上全球業務發展所產生的協同效應,預計利潤率將持續改善,目標價由40港元下調至37港元,以反映市場情緒疲軟。
2022年4月6日,瑞信發布的研報顯示,維持海爾智家“跑贏大市”評級,稱海爾智家2021年業績表現符合預期,收入及純利分別按年增長15.8%及37%。不過,瑞信下調海爾智家2022年、2023年的每股盈利預測分別6%及3%。
二、漲價潮來襲,海爾智家增長還能靠什么?
對于堅持做高端市場的原因,海爾智家在年報中給出的解釋是,“高端品牌戰略有助于我們創造更大的客戶價值,以化解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不利沖擊”。
的確,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疫情以及國際形勢復雜等因素影響,銅、鋁、壓縮機等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最終使我國家電板塊整體業績承壓。此外,家電企業還面臨諸如海運運力緊張、國內需求承壓、出海風險加劇等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
成本端的壓力自然而然會傳導至銷售端,2022年3月底以來家電行業開啟“漲價模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克來沃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于3月31日發布通知,宣布自4月1日起,美的樓宇科技全系列產品價格上調。無獨有偶,廣西晟世欣興格力貿易有限公司、寧波奧克斯家電銷售有限公司的漲價函中均顯示,自4月1日起對空調產品價格進行上調。當然,海爾智家、TCL、東芝、大金等企業也相繼宣布上調價格,漲幅不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家電行業近年來首次迎來“漲價潮”。
筆者注意到,家電企業此前已于2020年底就已經開啟了一波漲價潮,中國空調行業三大壓縮機企業美芝、凌達和海立先后發布漲價通告,均宣布自2021年起實施全新的價格體系,隨后,海爾智家、格力、美的、奧克斯、海信等空調整機企業也相繼漲價,上調幅度在10%-15%不等。
對此,奧維云網(831101.NQ)副總裁何金明表示,“國內家電制造成本繼續攀升,而出口訂單和國內零售市場產品價格的提升有滯后性,使得國內企業盈利能力繼續承壓,另一方面,成本導向下的產品持續漲價,也壓制了國內市場消費端的需求,造成家電產品有效需求不足”。
為適應中國消費升級趨勢,海爾智家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在中國市場建設高端品牌——卡薩帝。另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21年卡薩帝品牌已在中國高端大家電市場中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在高端市場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品類的零售額份額排名第一。
其中,就線下零售額而言,卡薩帝品牌洗衣機及冰箱在中國萬元以上市場的份額達到73.9%、36.2%,空調在中國一萬五千元以上市場的份額達到30.3%。卡薩帝冰箱、空調、洗衣機等產品的市場均價大約為行業均價的兩倍到三倍。
當然,在如此龐大的成本壓力下,“發力高端產品”已成為目前家電行業的共識。
2021年底,美的投資50億成立智能廚電產業園,希望借此打造高端廚電制造名片;海信冰箱從長效保鮮、營養健康、智能管理、大空間存儲等方面切入,以攻占中高端市場;老板電器則從高端切入集成灶,希望重塑整個市場格局。
也正是在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實施高端化戰略的進程中,實現了市場的回暖。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同比上漲3.5%至7603億元,其中線下市場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2021年底冰箱、彩電、清潔電器和洗衣機品類中的高端產品分別占比為60.7%、59.7%、55.9%和55.5%。
同樣,貝多財經還注意到,雖然海爾智家業務全球化穩步發展,已在全球多地建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營銷中心,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海外市場逆流而上,但仍受當地政治經濟局勢、法律體系和監管制度影響較多,上述因素發生重大變化,將對當地運營形成一定風險。
同時,后疫情時代的高端市場需求以及海外協同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加之匯率波動等因素,海爾智家巨額商譽同樣存在較大的減值風險。此前,海爾智家曾稱,海外市場受當地政治經濟局勢、法律體系和監管制度影響較多,上述因素發生重大變化,將對其當地運營形成一定風險。
未來,隨著“宅經濟”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智能家居市場或迎來下一個風口,海爾智家能否把握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