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科學城新成果登上《科學》雜志

2022-03-23 06:46:12

來源:北京日報

落戶于懷柔科學城的中科合成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大學、中科院,共同攻克了乙烯聚合可視化的難題,首次以分子電影形式展示了表面乙烯聚合的反應過程,讓這一微觀反應原理具有了“眼見為實”的證據支撐。該成果于近日登上了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志。

當下,乙烯聚合反應用于生產聚乙烯塑料,其每年產量超過一億噸,是全球產量最大的塑料制品原料,被廣泛應用于制造薄膜、容器、纖維和管材等生活用品,但其在催化劑作用下的微觀反應過程一直沒有被影像捕捉到,也因此,其反應機制一直存在著學術爭議。

“如果能將乙烯聚合的反應過程用分子電影記錄下來,那么對于解釋其如何實現分子鏈引發將有了‘眼見為實’的證據。”中科合成油公司總經理李永旺介紹。為何這么多年始終無法用視頻捕捉表面乙烯聚合的微觀反應過程?李永旺告訴記者,這是由于當下的聚合反應很多催化劑的成份較為復雜,很難拍下單純的分子鏈引發機制。

如何找到一個成份相對單一的催化劑來進行乙烯聚合反應拍攝?中科合成油表面科學實驗室周雄研究員等人敏銳地發現,有一個現成的拍攝對象。那就是利用公司目前主營業務中的費托合成技術。通過這一技術,公司實現了將液態煤轉化成合成油。“費托合成也可視為聚合體系,費托合成催化劑碳化鐵極有可能也能活化乙烯聚合,因而解決了乙烯聚合體系模型化的困難。”周雄表示。

有了“演員”,實驗室找到北京大學吳凱教授團隊來做“攝影師”,利用超高空間分辨的單分子表征技術,從而得以在微觀尺度上直觀觀察到這一經典聚合反應。研究團隊綜合多種實驗手段和理論計算,確定了在沒有引發劑存在時碳化鐵表面的乙烯聚合機理。

3月11日,這一成果以《表面乙烯聚合乙烯插入機制的可視化》為題發表在世界學術頂刊《科學》雜志,雜志還將其列為當期置頂論文。德國慕尼黑大學Joost Wintterlin教授撰寫專文評論,認為該工作“不僅會引發學術興趣,還可以對工業應用產生重要影響,相關過程決定了合成聚合物的物理性質和質量”。值得一提的是,該成果也是少有的以企業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頂刊論文,體現了懷柔科學城鼓勵產學研合作的理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