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4:44:44
來源:騰訊網
中概股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大漲,階段性的下跌或告一段落。
3月17日,中概股迎來了久違的大反彈,其中貝殼大漲64.35%,拼多多大漲56.06%,嗶哩嗶哩大漲47.56%,京東大漲39.36%,阿里大漲36.76%……
本次中概股大漲既是情緒的釋放,也是利空結束的標志,但這并不意味著中概股當即會立馬啟動收復去年的“失地”,未來一段時間,中概股很有可能進入筑底階段。
實際上,從去年中概股進入下降通道開始到近期的大跌,其跌幅達到70%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主要原因一共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因為去年互聯網企業的反壟斷,在互聯網企業調整初期,這個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頭部互聯網都跌出了價值。
例如,騰訊的市盈率(動態)就只剩下了15倍,阿里的市盈率只剩下25倍,網易的市盈率也只剩了22倍,那么這樣的市盈率甚至都不如一些傳統產業。所以,從去年8月開始段永平就開始分階段地買入騰訊,芒格也開始大舉加倉阿里。
對于這些著名投資者而言,盡管不能判斷絕對底部,但是對于公司的估值,他們可謂研究的是非常深的。
段永平就曾說過,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而這些公司現金流一般都比較好,因此當外界恐慌時,就特別考驗投資人的耐力和毅力。
第二,互聯網估值方法發生了變化。過去四五年里,互聯網圈崇尚燒錢——圈用戶——漲價的三部曲。
從去年開始,當共享單車、互聯網咖啡、共享充電寶等商業模式失效之后,這種燒錢的模式逐漸被淘汰,而且資本市場對于原來互聯網這一套模式也從認可走向了懷疑,例如怪獸充電一年的時間,股價就從最高的10美元/股下跌到了1美元/股左右。
另外,再加上對于資本無序擴張的遏制,以往燒錢的模式已經玩不通了,未來互聯網的估值方法估計也會從用戶規模、專項賽道以及盈利水平,而估值方法的變化,也是中概股下跌助推劑。
第三,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以及其他消息面的影響。眾所周知,中概股在美股中估值一直都不算太高,進入加息通道之后,美國科技股承壓非常明顯,這也直接導致了中概股承壓,而且因為外部不穩定因素較多,尤其是近期復雜的國際形勢,這給中概股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中概股的利空完全釋放,且板塊均迎來一波比較大的漲幅,對于中概股而言,這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信號。
綜合而言,雖然中概股集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其馬上就會出現強勢的持續的反攻,也不意味著就能收復去年的跌幅,預計未來三到五個月,中概股還將繼續筑底,待預期逐漸明朗,外部相對比較穩定,中概股才會出現一波比較大的修復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