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16:53:01
來源:騰訊網
周末對于很多散戶朋友都不太好過,A股一月份跌了整整一個月,虎牛首周好不容易四連陽,結果周五再次迎來4000只股票飄綠,夜盤美股再次大跌,納指的跌幅近3%,于是又開始擔心,下周的A股會不會受影響。
數據方向以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面對外來的暴風驟雨,大A很難獨善其身,但也不要過于擔心,需要觀察內資機構面對危機時采取了哪些操作,以及真的發生波動時如何去應對。
一.大背景
很多人列舉了2015年的一些數據,大盤跌了多少,板塊跌了多少,有多少基金被清盤等等,用來對比當前的狀況。
面對危機的時候做最壞的打算,本來沒有問題,但2015年的情況與目前截然不同,照著之前的葫蘆畫今天的瓢,并不合適。
1.之前那一次是大A內在的風險爆發,這一次自始至終都是外來風險。內在風險更加致命一些,外來的風險則需要做好防范,大A一直在低位徘徊,本身就包含了對于外來風險的一種預期在里面,所以即使美股跌了,對于大A的影響應該是可控的;
2.之前那一次在高位去杠桿,是主動釋放風險,這一次在低位加杠桿,是要把市場做大做強,背景完全不一樣。社融數據大超預期,但資金沒有進入實體,也沒有進入股市,轉一圈又流回銀行去了,現在的問題不是沒有資金,而是資金的信心不足。
當前就是這么個情況,風險主要來自外部,1層在低位加杠桿,但資金信心不足。在這種背景之下,機構又是如何應對的?
二.股指期貨
本周,大盤周漲幅3.02%,個股整體上漲率64%。
1.某信加空1103手,與大盤反向背離
其中:
1)IC加空750手,中證500指數周漲2.5%,反向背離;
2)IF加空1630手,滬深300指數周漲0.82%,反向背離;
3)IH減空1277手,上證50指數周漲2.91%,操作與指數方向一致;
整體操作比較穩:寧王不確定性太強,在IF上加空最多;新能源和醫療醫藥都不太好,IC也加了一點空;權重有維穩的需求,IH成為唯一減空的方向,周五4000只股票收跌時,保險、銀行、煤炭、房地產一直在奮力護盤。
如果只是盯著盤面,會因為普跌而不知所措,只有復盤才能發現,行情看起來非常極端,其實一切都在機構的掌控之中,并沒有跑太偏。
2.其他主要玩家減空16000手,與大盤方向一致
其中:
1)IC減空5994手,與指數方向一致,力度更大;
2)IF減空5166手,與指數方向一致,力度更大;
3)IH減空4860手,與指數方向一致;
非常給力!這般操作,如果是發生在舒適區,威力會更大,反彈幾天剛剛向上脫離舒適區的位置,也還可以。這里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
1)有人認為下周就要期指交割了,現在是在提前平倉,這種觀點不太正確,全部減空16000手里面,本期合約只減了7731手,更多的減空都發生在后期合約上;
2)全周5天都大舉減空,周五更是大舉減空6446手,操作比較急迫,機構應該是嗅到了一些味道,寧王和藥明的自由落體更像是煙霧彈,水攪混了才能摸著魚;
合起來看:前者空、后者多,后者力度15倍于前者,即使把兩者合起來,仍然減空1.5W手,力度強于大盤的漲幅;寧王和藥明,如果不是巨大的風險,就是煙霧彈,昨天給出的周報數據,剔除此兩股以后,北向資金對于電池和醫療服務兩個行業,實際上是凈流入;當前的情況,起碼應該打底倉,如果周一受外盤影響,低開或者急跌,應該是較好的上車點。
三.北向資金
北向本周凈流入65.8億,與大盤方向一致。
其中:
1.流入滬深300成分128億(包括上證50的100億);
2.流入中證500成分12億;
3.流入中證1000成分(-29)億;
4.流入非成分(-45)億;
趁著小票上漲做了減倉,專心擁抱大藍籌。
四.行業選擇
1.主力和北向共同流入的行業:
1)保險,主力買入37.3億,北向買入42.59億;
2)國有大型銀行Ⅱ,主力買入23.46億,北向買入15.45億;
3)工業金屬,主力買入23.04億,北向買入47.52億;
4)股份制銀行Ⅱ,主力買入20.03億,北向買入47.6億;
5)城商行Ⅱ,主力買入7.71億,北向買入7.57億;
2.共同流出的行業:
6)電池,主力賣出60.86億,北向賣出18.3億;
7)光伏設備,主力賣出50.36億,北向賣出19.16億;
8)化學制藥,主力賣出29.44億,北向賣出6.04億;
3.分歧的行業:
8)消費電子,主力賣出49.31億,北向買入16.6億;
新能源和醫藥坍塌的時候,大金融和大基建正在崛起,空頭打空頭的,多頭打多頭的,不存在系統性的風險,有的只是結構性風險,整體可控。
美股跌了就跌了,把大A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