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14:07:25
來源:中新網北京
來自中國戲曲學院的20余位師生在北京市青少年閱讀節的帶領下,走進多家在京出版單位,認識和了解圖書出版這一文化傳播和傳承的重要方式,切實感受首都出版行業魅力。本次活動還是“書香致遠 攜手同行”——首都高校學生參與閱讀共建項目之一。
20余位師生走進多家在京出版單位,切身感受首都出版行業魅力。主辦方供圖
為了更好地幫助首都高校大學生了解首都出版行業特點,北京市青少年閱讀節將“觀察官”第一站選在了始建于1920年的中國書店“船樓”。樓前,中國書店總經理助理趙炎炎介紹了建筑的基本構成和木質導軌電梯等,著重介紹了古籍修復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他鼓勵同學們來到中國書店親自感受,將古籍零頁修復、裝裱成獨一無二的“片羽存真”文創產品。在歷史文獻展陳區,田甜經理借助古籍這個中國書店擅長的領域,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和“九通”入手,并借助展示《資治通鑒》宋、元、明、清、民國和現代不同時代的刊刻版本,生動講述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連續性,以及中國印刷技術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她還從《天工開物》《尚書·禹貢》《職方外紀》《禮記》等十余部古籍入手分析,為同學們講述了中華文明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的體現,帶領同學們在書頁之間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和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
中國書店出版社名譽總編輯馬建農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船樓”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寓意,并從講述曾經在“船樓”內出現過的報紙、圖書、印刷工作出發,為同學們介紹了近代中國新聞發展史、出版發展史和印刷發展史等。馬建農還結合國家圖書館原館長任繼愈先生、上海圖書館原館長顧廷龍先生、《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鄧拓先生、政務院原副總理郭沫若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啟功先生等一流文化學者為中國書店的題詞,講述中國書店出版社的輝煌社史和中國書店作為“開架圖書館”所承擔著的“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之重要責任。
20余位師生走進多家在京出版單位,切身感受首都出版行業魅力。主辦方供圖
離開中國書店,同學們又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郎子的帶領下參觀了由古典文學編輯室、現代文學編輯室、當代文學編輯室、外國文學編輯室組成的四大編輯室,及青年文學編輯室、文化編輯室、社科出版中心等,并為大家介紹了出版社發展歷史、主要刊物和各大編輯室的主要工作及定位。古典文學編輯室編審葛云波主任從馮雪峰老社長提出的“古今中外,提高為主”辦社方針入手,闡述了文學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并圍繞“書香如何鑄造”和“如何品味書香”與同學們做了簡要交流,介紹了圖書出版中需要經過的52個流程等。他指出,用眼睛、情感和思想去研讀書籍對每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AI時代來臨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跳出自己的專業領域,去閱讀更多領域的書籍,以懷疑的精神“大踏步走出來”,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內涵。葛云波還指出,活動日期正好選取在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對戲曲學院的同學們來講有著重要意義,希望同學們多讀優質出版物,在更多的作品中品味前輩,感受書香。
本次“書香觀察官”活動的最后一站,同學們來到了北京出版集團,跟隨京版北教傳媒副編審張云珍參觀了出版集團社展室,了解出版集團由前身1948年籌建的北平大眾書店發展至今,在不同歷史時期中立足首都新聞出版,接續奮斗,記錄時代,所打造出的北京文化名片。張云珍還結合戲曲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點,介紹了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戲劇、歌劇類圖書,以及約5公斤重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盛典圖冊》等,向同學們介紹了出版集團所擁有9 家出版社、6 家雜志社、16 家子(分)公司,以及涵蓋多個門類、覆蓋各類群體、全年齡段的出版能力。
北京市青少年閱讀節由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北京發行集團新華文化公司承辦。還將通過更多的走讀活動,帶領在京高校師生以“書香觀察官”這樣一個角色,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對圖書出版提出合理建議,為“書香京城”建設建言獻策,共同助力“推進新時代書香京城建設品質化、縱深化”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