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校園定制作業本”:教育如此走心值得稱道

2023-09-12 09:58: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新學期伊始,四川蒲江縣教育局推出一個獨特設計——把中小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學習用品作業本進行全縣統一“定制”,這份“定制”不是簡單地加上logo或者是一段文字,而是對作業本進行全面“升級”:封面圖片使用蒲江縣老師們所拍攝的家鄉景色,封底加上南宋理學家、蒲江縣人魏了翁的治學名言,中間穿插了很多名人名言。雖然在設計上“加了量”,但這個作業本仍是全縣學生免費使用,不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

當地教育部門設計這款“校園定制”式的作業本,其目的是希望“學生們拿出作業本的時候,就能看見家鄉、了解家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從現有的情況看,這款全面“升級”的作業本給學生們帶來了驚喜,也獲得了家長們一致稱贊。

這款作文本被冠以“詩意定制”,主要緣于封面照片是獨具特色的家鄉景色,這些照片都是當地老師們拍攝的作品,體現了地方性、原創性和原生態。作為宣傳地方風土人情的一個窗口和平臺,可以讓學生們從日常的耳濡目染的過程中,來認識家鄉、熟悉家鄉,由此增進對家鄉的認同感、歸宿感和責任感。

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鄔志輝調研發現,不少農村孩子對家鄉的認同感普遍不足,有的孩子想趕緊長大,覺得認真讀書也是為了盡快逃離家鄉。他認為,鄉村教育一定要同一方水土聯系起來,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找到“鄉村主角”的感覺,知家鄉、愛家鄉,打好人生底色。在此大背景下,以“櫻桃山上遠眺蒲江”為封面的作業本,就顯現出了其特殊的時代價值。

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看到家鄉的美景時感到“驕傲與自豪”,為搜集和征集素材舉辦的“隨手拍”活動,本身也是一場宣傳與造勢活動。山水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符號,也是中國人對鄉愁最直接的表達。要讓每個人“記得住鄉愁”,就必須讓他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在繁忙的學習過程中,在孩子們無暇去游山觀水的情況下,把家鄉最有名的美景以最好的視覺呈現,再加上本地大儒的治學名言和其他名人名言,用定制的作業本讓孩子們耳濡目染,就能起到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從而真正起到教育人、感化人和鼓舞人的作用。

教育是正己化人、感化他人,因而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于細微之處見真章。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一項需要走心的事業,只有知道學生們想什么,他們需要什么,才能圍繞中心大局和責任擔當,在細微之處體現教育的“走心”,才能真正找準教育的“切入點”和“落腳點”,才能最終提高教育的質效。

教育只有真正“走心”,才能打動人心,詩意的“校園定制作業本”很小,體現的卻是一個地方的教育底色與追求。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應當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人格塑造,把學生先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懷的人,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也正是因此,詩意的“校園定制作業本”之類細節之美才是當下教育稀缺的品質,以此為基礎和底蘊的教育才會常抓常新、善作善成,以高素質的教育推動實現素質化教育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