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2 09:00:44
來源:北京日報
這個暑假,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的韓國留學生崔瑜珉過得充實愉快。經學校推薦,他參加了北京團市委組織的“未來領袖 青春使者”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與100多名中外學生一起走訪了北京、江蘇兩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習實踐,既結交了新朋友,又開闊了眼界,更了解到很多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情況,可謂收獲滿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疫情開放之后,社交生活陸續恢復正常。我第一次感受到,作為一個留學生,在北京上學是如此豐富多彩!”崔瑜珉感慨道。除了夏令營,他還參加了校內音樂節、文化節,以及其他學校組織的留學生參訪活動等。
已經大學三年級的崔瑜珉,從大一起就一直在北京。疫情期間即使學校的活動不是很多,但是校內圖書館、教室依然擠滿了學生。所以當時的他感受到,北京的高等學府眾多,學術氛圍濃厚,學生們都專注于自己的專業課學習,也激勵他自己要更加努力。
選擇來北京留學,源自崔瑜珉兒時在北京生活的一段經歷。作為中韓混血,他在北京出生,但5歲時離開了,因此他記憶中的北京是模糊的,又有親切的“故鄉感”。
再回來,是重新“認識”北京的過程,也是他進一步了解北京文化、中國文化的過程。他選擇從胡同入手,拍一部“胡同生活”紀錄片。他的拍攝角度頗為有趣,在胡同里搭一頂帳篷,這樣便擁有了一個在胡同的“家”,隨后又為自己設置了三個小目標,分別是蹭到一杯水、吃到北京傳統美食、結識地道的胡同人。
起初,十分靦腆的崔瑜珉連向居民要一杯水都很緊張,但隨著慢慢走進胡同,他遇到了一位老收藏家,也是在胡同生活了60年的老北京人——阿龍老師。阿龍老師帶著崔瑜珉走街串巷,了解胡同中的百態人生。老北京大爺重現賣小金魚的吆喝聲、阿龍老師收藏館中的老物件、他們一起在胡同里跳的迪斯科……都讓這個二十出頭的韓國大男孩體驗到了更加豐富的胡同文化,還有重拾掉落在快節奏都市生活中的“沒有關注到的美好”。
“胡同讓我感悟到,人和人之間不只有競爭,不只有向前看,也可以齊心協力一起做一件事情,然后互相照顧、關心。可能我們只是生活在隔壁的鄰居,卻彼此關心著今天發生了什么,你吃沒吃飯這些細節,我覺得特別溫暖。”在崔瑜珉心中,中國人給人的感覺是大氣、和藹可親,很少遇到去求助遭到拒絕的情況,大家都會力所能及幫助他人。
崔瑜珉說,他一直有一個“志向”,希望中韓兩國之間的關系能向好或變好一些。他一直通過拍攝視頻介紹自己在中國的學習生活以及中國文化的方式,努力讓更多韓國網友了解中國和中國人。“作為來中國的韓國留學生,我親眼所見的中國挺好。我相信,如果網上互相攻擊的人親自到彼此的國家看一看,就不會那么抵觸了。”
隨著了解加深,崔瑜珉越來越喜歡北京的生活。雖然還有一年才畢業,但他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繼續在中國攻讀研究生。“未來我很希望留在中國,如果有好的機會,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
上個月,在參加國際青年社會實踐夏令營時,他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了解到,國際人才來京工作或者在經開區工作的政策扶持非常給力。“像我們這些老外,只要有能力,想留下來,政策上是沒有問題的。”
除了工作機會比較多、生活便捷,崔瑜珉更看重北京可以給國際學生提供施展語言才能、實現更好發展的舞臺。“中國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快,會中文在國際市場上也越來越有競爭力,像我們這樣會兩三種語言的國際學生,能更好地發揮優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