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這堂科普課大學生當主講,食蟲植物科普課自然博物館開講

2023-03-06 09:54:08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相關(guān)資料圖)

3月5日是全國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志愿者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了一項《守護中國本土的食蟲植物》的科普教育活動。學生們化身科普教師,圍繞中國本土食蟲植物,為小觀眾們帶來了趣味科普小課堂。

博物館展廳是教室,小觀眾們席地而坐,聽大學生們講述中國本土食蟲植物背后的奇妙故事?!靶∨笥褌?,今天姐姐帶你們了解一種食蟲植物——細葉貍藻?!贝笠粚W生張馨睿彎下腰,手拿一張植物圖片,向小觀眾們展示,“每到夏季,生長在水中的貍藻就會長出直立細弱的花莖,伸出水面,頂端開出蝴蝶狀的黃色小花。當魚缸中的游魚觸動了植株,小花就會像蝴蝶似的在水面上抖動,就像飛蝶嬉耍?!?/p>

她介紹,貍藻是實實在在的食蟲植物,它的武器就是長在水下的捕蟲囊。當水中的水蚤、小蝦等生物游過觸動植物上的刺毛時,捕蟲囊的活瓣隨之打開,生物便隨水流進入囊里,整個過程不過幾秒鐘。隨后,囊的活瓣立即關(guān)閉,反推不開,生物便成了囊中之物。隨著張馨睿的生動講解,小觀眾們紛紛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圖片中的植物。

本次的科普活動中,首師大生科院的大學生科普志愿者們帶領(lǐng)自然博物館的小觀眾們參與了食蟲植物知識問答、四種中國本土食蟲植物的科普講解、植物藝術(shù)創(chuàng)作等活動。生科院介紹,自2022年9月該院與自然博物館成功聯(lián)合申報中國科協(xié)“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wù)項目以來,共有300余名學生加入科普志愿者團隊中,他們先后接受了20余次線上與線下專業(yè)培訓(xùn),前往中國古動物館、九龍山等地調(diào)研,走進本市多個社區(qū)、街道、公園等開展科普宣傳。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