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分享 環球速看料

2023-03-01 09:45:2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

提問

我們家孩子今年4歲,在與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他不太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如何才能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呢?

專家觀點

東城區春江幼兒園教師李佳悅:在幼兒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最初階段,心理活動大多數是圍繞自我出發的,如果缺乏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很容易形成不愿分享的習慣。同時周圍人也可能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家長經常與人斤斤計較、愛貪小便宜、過于小氣等,都會助長孩子不愿分享的心理。此外,孩子缺乏集體生活經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中,家長面對孩子的需求通常都會盡量滿足,缺乏與人合作、分享、謙讓等集體生活的經驗。

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呢?首先要減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權。孩子習慣了在生活中享有特權后,便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父母有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建立起一致標準,讓他意識到他人的給予來之不易,讓孩子更加懂得感恩。

同時,父母要有意識地注重對孩子共情能力的培養,讓他能夠體會他人的情感和內心感受。共情能力強的孩子會減少自身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也更懂得分享和謙讓。

此外,家長還要注重對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當孩子被情緒“牽著走”的時候,他的情緒管理能力是無法得到提升的。情緒管理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擺脫情緒的束縛,能夠態度柔和地進行問題的解決。

另外,家長還要起到榜樣示范的正面作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環境,與家人、鄰里開展分享的互動行為,讓幼兒參與活動,體驗分享的情緒、情感,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行為。如果平時幼兒有主動分享的意愿,家長也要及時支持孩子的分享行為,提供分享機會。

分享是社會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幼兒成長中,分享可以幫助得到玩伴的信任,促進幼兒語言表達和交往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幼兒尋找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方法,為幼兒的社會交往奠定基礎。分享行為較為突出的幼兒,能較好地解決交往中所遇到的問題,通常也會積極幫助他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