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下寒假告別補課,培養孩子的關鍵是作業

2022-01-14 15:02:12

來源:中國網

2022年的寒假注定要與補課告別。或許對于部分家長來說,會因此感到迷茫甚至不知所措:不能補課、沒有補習班可上,那孩子的成績會滑坡嗎?如何才能保證孩子不會在荒廢時間中度過這個寒假?針對家長對于孩子2022年寒假學習問題的擔憂,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特邀請特級校長、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殿軍談一談他的看法。

假期的著眼點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學生在假期應該做什么?完成哪些作業?如何去完成作業?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需要認真思考且值得潛心研究的。假期是兩個學期之間的過渡,作業是課堂學習任務的延伸。規劃好假期,做好作業,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學生成績的提高更需要通過促進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創新能力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來實現,而不能一味地依賴于加時加量的應試強化訓練。寒暑假對于學生而言是難得的可以充分自由支配的一段時光,在我個人看來,從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出發去規劃學生的寒暑假,遠比讓學生花大量時間去補習功課更重要。

“雙減”政策將滿足學生對教育全部需求的工作交給了學校和家庭去完成,所以在2022年寒假,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需求的滿足?——這既是學校老師在布置假期作業時需要考慮的,也應該是家長在引導孩子規劃安排假期生活時需要考慮的。學校老師需要從鞏固與拓展學習內容的層面,盡可能依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按照“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精準針對不同學生、精確校正課堂教學、精細反饋作業情況”的作業布置原則,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適量的多樣化的假期作業,引導學生對自身感興趣的學習課題進行自主探究。家長也應該從滿足孩子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出發,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好在假期中學習、鍛煉、閱讀、勞動、游玩、休息、親子共處、發展興趣特長……的時間。

假期的關鍵是抓好孩子的作業完成過程

學校老師以假期作業的方式設計了學生在假期的基礎學習任務,而學生采取何種態度、何種方式、什么時間去完成作業,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最終的假期學習效果。有的學生可能采取應付式的態度,在假期的頭幾天就匆匆寫完了作業,之后放開了玩;有的學生可能要玩盡興了,直到開學前幾天,才開始著急忙慌地“趕作業”;也有學生會從自身查漏補缺溫故知新的學習目標出發,每天花一定時間進行作業及復習預習;更有學生能夠把做作業當成玩游戲一般,興致勃勃地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每一項作業任務……

如果家長想要利用假期抓一抓孩子的學習問題,在我看來,關鍵在于抓好孩子的作業完成過程。家長可以和老師相互配合,以啟發式溝通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作業的價值,提高孩子對于作業的積極性體驗與興趣,培養孩子認真、積極、主動、自覺地完成作業的態度,幫助孩子制定合理有效的作業計劃和完成時間。充分利用好2022年的寒假時間,促進孩子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發展,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學習需要學生處于“主動作業”的狀態

學習行為要想獲得良好的成效,需要學生處于“主動作業”的學習狀態。那什么是“主動作業”呢?“主動”是指學生在保持興趣和好奇心的情境下,有目的地積極自發地運用各種信息或工具去進行某種行為活動。“主動作業”的三要素包括“保持興趣和好奇心”、“有自我想要實現的目的”以及“積極自發的創造性作業行為”。在我個人看來,這正是教育過程中最需要教給學生的東西。

讓我們回到“如何去完成假期作業”這個問題上來,假期作業能不能激發及保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假期作業能不能引發學生樹立自我想要實現的目標?假期作業能不能引導學生積極自發創造性地去完成?這些是家庭和學校、家長和老師在2022年寒假都需要用心思考揣摩的首要問題。

所以,在“雙減”政策的形勢下,學生能否實現全面健康的高效成長,除了學校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之間配合協作,引導學生進入“主動作業”的學習狀態。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創新能力的提升、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都只有在學生處于“主動作業”狀態下,才能夠真正的得以實現。“雙減”政策為學生所爭取到的那部分空出來的時間,我個人認為,應該先用在幫助學生獲得“主動作業”的學習狀態上。

“雙減”政策下的首個寒假,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為著眼點,以抓好學生假期作業完成過程為契機,以幫助學生獲得“主動作業”的學習狀態為目標,家校協作共同育人,是每一所學校和每一個家庭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在2022年寒假得到成長,收獲一個愉快卻又充滿意義的假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