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3萬初中生按需選課補短板,9門學科的老師在線輔導

2022-01-14 10:30:10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除去節假日,每周一至周五的18時至21時,來自全市646所學校的33萬多名學生與覆蓋9個學科的優秀教師在屏幕上相遇。從今年起,“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面向全市推廣。初中生可通過“好雙師”平臺獲得免費在線輔導。

2016年,本市推出“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搭建平臺,面向全市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招募輔導教師,對初中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問題需求進行在線輔導。此前,該項目已分階段在通州區、平谷區、大興區、門頭溝區等地試點。

在此基礎上,該項目于今年拓展到全市初中,覆蓋646所學校的33萬多名學生。項目實施所需經費由市級資金保障,學生無需付費。與此前試點實施的服務不同,此次面向全市初中生推出的在線輔導在諸多方面進行了升級。如平臺規定,學生單次輔導時長不得超過30分鐘,如果學生過分沉迷系統,系統會報警。

每周一、周三、周五的20時30分,大興區長子營學校的初三學生楊以軒都會準時守候在電腦前,她在等一位數學學科市級骨干教師的“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課堂。期末復習季的時間寶貴,這位老師會在短短半小時內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和拔高,這讓楊以軒受益良多。

楊以軒告訴記者,學校老師在課堂上照顧的是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對于某些綜合性比較強的內容有時候只是一帶而過;楊以軒一直希望自己能在這些拔高性的題目上有所突破。幾節在線輔導課聽下來,楊以軒慶幸自己找對了人。她所選的課在平臺上很受歡迎,最多的時候有80多個來自不同區、不同學校的學生同時在線聽課。課堂上,老師常常會邀請不同學校的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的“混班”經歷給了楊以軒不少新啟發。

大興一中的韓宇函最喜歡的則是平臺上的“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服務。“晚上做作業的時候,有了問題隨時就可以上線找老師,而且有來自全市學校的很多優秀的老師供我們選擇。”韓宇函說,她在平臺上求助最多的是數學和英語學科相關的問題。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的點撥,讓她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全面。

可喜變化 孩子成績提高了 敢搶答了

大興區大辛莊中學教學副校長王靜同時兼任學校初二年級的語文教師,初步統計,目前學校有85%以上的學生參與了該項目的線上輔導,他們的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班里小楠(化名)的成績變化讓王靜印象深刻。剛上初一時,小楠的語文成績只有40多分,學習習慣也不好。在王靜的建議下,小楠參與了線上輔導。根據線上輔導老師的要求,小楠開始努力發現問題,并在線上老師的幫助下及時解決問題。

按照王靜的要求,每次參與線上輔導的時候,小楠都會認真地記下筆記。慢慢地,小楠的語文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還會主動聽一些拓展課,她的筆記還成了全班同學學習的范本,成績已接近優秀行列。

學生的上課狀態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很多學生在線上慢慢養成了敢于提問的習慣,自信心也增強了。現在我在課堂上提個問題,學生們都搶著回答。”

還有一些學生的變化讓王靜感到驚喜。有一段時間,她發現,每到大課間總有幾個學生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聊個不停。了解后才知道,原來是班上一名女生在平臺上聽了昌平區一位老師的網課后,覺得特別好,便主動在課間召集自己的小伙伴兒,把聽到的內容進行分享。慢慢地,這種分享成了幾個小伙伴兒之間的常態,孩子們的學習興致越來越高,班級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

教學相長 新題型易錯點 持續補充進教案

“叮叮……”這個熟悉的連線聲,陪伴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中學高級數學老師唐樂京度過了不少夜晚。

2018年,唐樂京的兒子考入大學,原本忙忙碌碌的夜晚被空閑替代。這讓唐樂京一時難以適應。這時,她想起來自己之前注冊過的“好雙師”平臺,便試探性地進行了登錄。說來也巧,她剛一上線,就有學生呼叫幫助。那天,唐樂京一個多小時輔導了三四個孩子,忙得不亦樂乎。也是從這個夜晚開始,唐樂京成了“好雙師”平臺上的常客。

進行線上輔導,唐樂京經常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說辛苦確實也辛苦,但唐樂京卻樂在其中。在為學生進行輔導的過程中,唐樂京收獲著別樣的欣喜和滿足。有一次,唐樂京感冒了,連續半個多月沒有上線。等病情稍好點兒剛一上線,她就收到了一位學生的隔屏問候,“老師,您怎么這么長時間沒有上線啊?”這聲問候讓唐樂京非常意外,她解釋情況后跟學生說了句玩笑話,“喲你這還一直關注著我呢。”學生回,“老師,我特別喜歡您的課,所以一直關注著您。老師您要多注意身體……”未曾謀面的孩子帶來的這份問候讓唐樂京一直記在心上。

在為學生提供輔導的同時,唐樂京也在成長和進步。一般來說,初中老師三年下來面對的是兩個班的孩子,最多也就是幾十人,然而,參加這個計劃以來,唐樂京輔導過的學生已經超過1000多人。這為她的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樣本。

“如果孩子們在某個問題上集中提問,我就會反思孩子們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才能夠突破這個難點。”有一次,一個學生就“冪的運算”問題在平臺上向唐樂京求助,“老師,我課上聽得挺明白的,感覺自己學會了,但是一做題就出錯。”等學生把錯題傳給她后,唐樂京發現,學生出錯的根源在于沒有弄明白算理,這種情況下只讓學生進行模仿計算是行不通的。她由此聯想到,自己班上有個學生跟這個學生的問題一模一樣。在進行針對性輔導后,這兩名學生在冪的運算上再也沒出過問題。

給學生們輔導也促使唐樂京在教學上不斷改進,不斷反思,持續把在輔導中發現的問題補充進自己的學案中。“這是一個延續的過程,要比偶爾聽一節公開課,進行一次交流研討,感受要深刻得多。”

唐樂京是個有心人,在輔導過程中碰到好的習題,她會保留下來給自己的學生練習。“輔導的過程中,我有意無意中做了很多題,也見了很多的新題型,這讓我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了,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通過參加這個項目,我這一桶水又多了不少。”

參與雙師輔導,還讓唐樂京有了個額外的收獲。疫情期間,學校開展了線上教學活動,很多老師擔心“隔著屏幕怎么講課呀”。然而,唐樂京卻駕輕就熟——參與雙師輔導計劃,讓她毫無壓力地提前適應了線上教學模式,授課、開家長會、開班會,唐樂京都得心應手。

“每次輔導完,孩子的一句‘老師,我懂了’、‘我明白了’,都會讓我感到自己工作的價值,這將會是我教學生涯中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唐樂京說。

據悉,雙師在線輔導計劃對輔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職在崗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才可參與。

同時,平臺整合了2萬余個學習資源,覆蓋課標內所有核心知識,每類知識又分9個層次能力發展要求進行設定,系統根據學生情況推薦匹配度較高的老師。

關鍵詞: